第104章 筹军费君臣议辽饷

凌卫明此刻觉得还是装糊涂为上策,故作惊讶地说道:“什么?流寇跑了?何时发生的事?”

王承恩得到崇祯示意。赶忙走到书案旁,拿起前方战报,递到凌卫明手中。

凌卫明接过,佯装仔细阅读,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眼下军情十万火急,流贼已然分兵突围,如今想要再集结数省之力对其进行围困,可谓难如登天。

依臣之见,为今之计,必须抓住关键所在,集结我方优势兵力,果断出击,力求将其彻底击溃!”

周延儒听闻,心中不以为然,当即反驳道:“哼,还用你说,闯王高迎祥此刻已经被孙传庭紧紧咬住,难以脱身。

照此情形,用不了多久,必定死于他手。”言语之间,满是对凌卫明观点的轻视与不屑。

凌卫明并未动怒,只是微微一笑,镇定自若地说道:“流寇之中,我倒是并不特别担忧高迎祥,此人空有虚名,不过是靠着那些人吹吹打打,把位置抬高了。

相反,这个李自成,仅仅带着几千兵马,就有胆量流窜至河南、安徽等地,足见其颇有勇略。

臣以为,此人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明的劲敌,不可小觑。”

崇祯面上并无其他特别的神情,旋即转头问道:“兵部有什么意见?”

兵部尚书吴宗达见皇帝问询,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行礼后,沉稳地建言道:“凌大人所言极是。臣才疏学浅,在当下局势中,实在难以精准地分辨出究竟哪一股贼军已然有了做大的迹象。

然而,臣以为进剿之事,宜早不宜迟。如今听闻金人与蒙古各部之间正起摩擦,暂时无暇南顾。

此等天赐良机,实乃我大明之幸。当下理应紧紧抓住这个空挡,尽快调兵遣将,方为上策。”

崇祯神色凝重,思索片刻后说道:“陈奇瑜必须问罪,内阁当从速拟定其罪名。如今总督之位空缺,此乃关乎剿贼大局之事,兵部觉得何人可以担此重任啊?”

言罢,崇祯皇帝的眼睛快速地瞟了一眼凌卫明,却只见这厮竟然沉默不语,仿若失了神一般,只是紧紧地盯着地面发呆,崇祯心中暗自恼怒。

吴宗达见状,赶忙回应道:“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此人守边多年,功勋卓着,素有赫赫战绩。以微臣之见,此次正适合由他带兵进剿。只是……”

崇祯已然有些不耐烦,皱起眉头,提高了声调说道:“只是什么!这是议事,不必吞吞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