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卫明见状,走上前去,换上一副温和的表情,轻声安慰道:“岳丈大人,您别太忧心。文秀马上就要来王京了,一旦她生下孩子,
我向您保证,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朝鲜之主。到那时,您作为国丈,地位依旧显赫无比,又怎会有卖国求荣的骂名呢?”
沈器远听到这番话,原本黯淡的眼光开始渐渐发亮。
思考片刻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为了沈家的未来,也为了自己的地位,要去说动李倧接受这些条件。
数日后,在沈器远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李倧无奈地选择下山拜见凌卫明。
汉阳城外,李倧率领文武大臣、王子王孙当着数万军民的面,向凌卫明行三拜九叩之礼。
跪行十几步双手奉上王玺,凌卫明推辞不受,李倧接着跪拜,如此反复数次,方才接纳。
苏晴代为宣布:“朝鲜王李倧德不配位,靖北侯奉大明天子旨意,代管国政。李氏仍可居于宫中,享受俸禄。一应国政皆递交侯府参议,再行施政。”
如此一来,彻底将李倧当成了金丝雀圈养在宫中,朝鲜王再无实权可言。
朝鲜王身为大明亲王,却屈尊来拜见一个侯爵,这等令人震惊的新闻,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四方,很快就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朵里。
朝堂之上,一众大臣听闻此事后,顿时炸开了锅。他们纷纷义愤填膺地要求崇祯皇帝斥责凌卫明,将其罢官免职,以正国法。
礼部尚书钱士升更是激动地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凌卫明此等行为,简直是目无朝廷,肆意妄为。若不加以严惩,必将后患无穷!”
兵部尚书杨嗣昌出主意道:“陛下,臣以为可将建州卫重新扶持起来,让其抗衡辽东都司。若不如此,凌卫明必将成为我大明的安禄山,危及我朝江山社稷啊!”
一时间,朝堂上众说纷纭,大臣们都在为如何处置凌卫明一事争论不休 。
崇祯实在难下决断,凌卫明屡立战功,尤其还救了太子的命,这般鼓动黄台吉同他争斗,太不讲道义了。
直接拿捏住他们的七寸才是最好的方法:“兵部既然觉得要派兵讨伐辽东都司,那你们干脆就拿出出兵的费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