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横听这越女剑派女子说了这慷慨激昂的一通话,不由打个哈哈道:“看来你们越女剑派也要步袁门后尘与朝廷放对?只是你莫要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小小一个越女剑派也老想与天地争光辉,可不是自寻死路?”
这名越女剑派女弟子却不以为然,说道:“人生于世,不过匆匆百年,有人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也真是可怜之至,他们哪里知道家国兴亡,民族大义所在,只知道眼前荣华富贵,所以也不过生如蝼蚁,死如尘灰,——可是世上偏偏有人不甘,还是想着故国朱明天下,因为心中信念不死,所以还要反清复明!”赵天横刷地一横手中长剑,冷喝道:“不识时务,你也不睁眼看看而今天下是谁家天下,你们一切都是徒劳,不会有结果!”
这时袁承天转身而来。这时他已悄悄地拔剑在剑,因为他知道这赵天横身为武当一派掌门,武功自然不可小觑,所以不能以掌对之,只有拔剑在手,以为应对;因为你殊不愿让这越女剑派女弟子以身涉险,那样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所以拔剑在手,以不变以万变,这样才可以防范于未然!
赵天横心想:你何时也怜香惜玉了?只是不是时候,今日你们谁也不可以逃出生天,否则我便不是赵天横了。他下定决心要和这位袁门少主一较高下。袁承天亦知今天绝难善罢干休,只有武功上见真章!赵天横斜睨了袁承天,见他年纪不到弱冠,心想:量他能有多大本领?江湖传言说他武功如何厉害,只怕是言过其实,尽是不尽不实之言,不可尽信。他心中已有成见,所以手中长剑一指,大喇喇道:“你是江湖后辈,在下忝为武当掌门,所以让你出招。”袁承天见他神色之中透着不屑,心想:枉你身为武当掌门,却甘心为那摄政王效力,也不思量自此以后之事,置武当派于何地?你以天下英雄为敌,只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枉顾天下大义,也真是可怜!今日你又自托大,我也不必谦让,否则却之不恭,想到此处,长剑倒提,执手为礼道:“小子是后生武学,实在不敢在赵掌门面前班门弄斧,——可是掌门话出真切,在下如若一味相让,反而显得虚情假义,所以只有冒昧了……”他言罢,手中长剑已是出招,看似轻飘飘,实则蕴含着厉害的杀人后招,正所谓:见景生情。
赵天横见这袁承天剑来,先前倒不如何放在心上,可是待见到剑式之中实在蕴含着杀人后招,心中不免倒吸口凉气,不敢妄自托大,手中长剑以快击慢,想要后发制人。袁承天见这赵天横剑式沉稳,不急不躁,果然一派大家风范,却也不是浪得虚名,便仔细应对,怕自己一有疏忽落于下锋。此时一个是武当掌门,一个是袁门少主;两个人都干系重大,似乎谁也不可以落败,因为一旦落败非但声名败裂,而且于本派是为毁灭,从此再无出头之日,所以此时二人谁也不敢疏于大义,都是格外小心应对,以免败北。
这时傅传书已经恢复平常,在旁观战,见赵天横于武当一派的剑法颇有造诣,因为想这赵天横浸淫武功三十余载,可说此时剑法已达化境,虽非出神入化可也差不太多,毕竟他是为一派掌门,岂是寻常可比;袁承天见此情形,只有全力施为,施展出那“国殇剑法”,因为这赵天横可是劲敌,寻常的剑法已是有所不能,所以只有以这“国殇剑法”应敌。
那名越女剑派的女弟子眼见这袁门少主虽年岁轻轻,但是俊逸面目之中蕴含着侠义为先,我辈当为的担当,而且胸有冲天之志,只是一味谦让,并不倨傲,所以便显得难能可贵,反观他的这位昔年同门大师兄,为人性格阴戾,虽深藏不露,可是事要临头便显现出来,他总是计谋深远,总是想着害人的计谋,不是英雄所为,所以对这傅传书心生恶感,心想:怎么同是昆仑派中弟子却是如此天差地别?其实世上人心最难测,有人光明磊落,心不藏奸,所以胸中浩然正气;有人心生阴戾,处处思想害人计谋,以为天下尽可欺,却然不知人算不如天算,往往事到临头,反而弄巧成拙,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只是他们从来不知悔改,一味固执己见,不到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
赵天横见袁承天这“国殇剑法”剑法古朴,隐隐透着无尽的杀气,仿佛朦朦胧胧之中又见那古时战场之中卫国战士为国而战,血洒疆场,那种凄凉的感觉让人心生悚然,因为如果说世人不畏死,那也不尽然,否则也不会出现临危变节之流,为了苟且忘了君恩,非但变节有亏,更且效力于蛮夷,反而杀起自己同胞比敌人还狠,此种之辈可说是为汉奸,只可惜后来反而名显爵位,落了个善终,只可惜那些妄死的汉家百姓,谁为他们讨个公道?所谓天道好还,也只不过是欺人之谈吧了!所谓神明,谁又见了?如果上天尽有,为何你不护佑好人一生平安,反而是好人冤死豺狼笑?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间?有时袁承天不明白,为何世道如此险恶,不知那里是坦途,何时才是太平之时,那里才有乐土?
小主,
其实世人都在忧患之中,无人可例外,只有在磨难中求生存,似乎人人概莫能外;所谓苍茫大地任沉浮,出生入死也不过是这一生之事!可叹苍天从来不佑护我辈,偏偏让苦难加于我辈之身,只有苦捱这生命的悲哀?我欲叩问上天,何时是太平盛世,让我世人脱却苦厄,再到乐土之时,也许是终究渺茫不可求?想这人生不过是出生入死,于这苍茫之中寻求那真谛,正如屈原屈大夫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国殇剑法”与这轩辕神剑可说是天作之合,剑法透着卫国英雄的杀气,而宝剑却是不世出的神兵利器,可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剑之所至便是那纷纷白雪也避之不及,剑气透着砭人肌肤,毁人志气的能力。赵天横见自己的武当剑法一时竟然奈何不了这袁承天,心中不由恚怒,心想:想我堂堂的武当掌门,是为名门正派,如果连他一个少年都胜不了,颜面何存,岂不为天下同道中人所嗤笑?不行,今日无论如何也不可以落败,怎生生个法子,让他入我毂中?
袁承天又怎知他心中作这想法,手中长剑绵绵而出,正是“身既死兮神以灵”和“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两招,只见长剑出处,剑气所及,透着千古悲凉,仿佛一位不世英雄眼见故国亡沉,而自己却不能顾及,只有以身殉国,多杀敌人,除此无它;那种不世的英雄豪气几乎充塞于天地之间,便是天地也忽然之间为之变色,有时英雄之气可以改变天地!只是身后故国多悲凉,想这明亡之后,多少汉家儿郎不愿身处异国,便自削发为僧,更有遁入道教,也不愿身处红尘,可见志节之高,气节之重,已不是那些降清之辈所能比拟,其高风亮节警醒过来多少的人!
赵天横几乎被袁承天这“国殇剑法”迫得呼吸也难,心中更是愤愤不平,心想我堂堂一派掌门岂能败于这毛头小子手上,那也太过无能。他便抱鱼死网破的念头将手中长剑舞得几乎风雨不透,更是厮机进攻袁承天的要害。袁承天岂有看不出,只是念着他虽背信弃义投靠清廷,效力于摄政王,然而他毕竟是一派掌门,自己似乎不可过为己甚,否则他何以容身于世,又怎么面对天下人?自己若击败于他,那么武当派只怕要颜面尽失,无法立足于江湖,这位掌门赵天横只怕一怒之下也要自裁以谢天下,那样以来袁门岂不又多了一个劲敌,因为武当派又岂肯干休,必定寻袁门不是,——虽然袁门未必惧他,然而还是江湖同道精诚团结共同对付清廷为要,那才是反清复明的宗旨,虽然目下这赵天横执迷不悟,受职于摄政王,但是只要自己对他开诚布公,晓以大义想来这赵天横也不是执迷不悟之辈,终究会幡然醒悟,知道我辈江湖人物理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不应以私念为重,重回到反清复明的事业中来;所以袁承天于这杀气极重的剑招之中回转变为轻灵,由先前的杀气森森变为柔和,仿佛由凛冽的寒冬转瞬到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江南二月天时。
他虽心怀仁义,想要以德感化于人,怎耐人家却不领情。赵天横见袁承天剑式缓,见有机可乘,便自手中长剑嗤嗤地刺出几式凌利的上乘剑法,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架式!袁承天身后越女剑派的那名女弟子见这位袁门少主虽心怀仁义,奈何别人视他为可欺,不觉怒上心头,不由大声道:“袁少侠,你莫要一味谦让,别人可不领你的这个人情,对付奸邪之辈不必讲什么仁义道德,只要能胜于他也就是了,否则别人……”赵天横见她出言讥刺自己,气得跺脚闪身一剑向她刺来,心想:死丫头要你多嘴。袁承天见他迁怒于别人,心想:别人看穿你的奸谋,你又何必恼羞成怒?他又岂能眼见这越女剑派身受无妄之灾,所以回剑刺他背后,以迫得这赵天横回剑自救,不得伤害这越女剑派的弟子,因为他眼见这些越女剑派女弟子个个不畏艰险,千里南下,只为大义所在,况且她们生长江南,不惯经历这北地寒冷,可是她们虽为女子,也丝毫不逊于男子,因为在她们心中亦懂得大义所在,当在我辈,所以不辞这一路奔波辛苦;自己又怎能眼见她们身陷囹圄于不顾,那又岂是英雄所为?所以他此时便是性命不要也要护其周全,因为他视天下女孩子一视同仁,觉得她们个个是天地灵秀,不可受人侵犯,所以不论是师姊赵碧儿、抑或清心格格,还有这目下的越女剑派的众女弟子都是一样的心思,不可以让她们遭受不公的待遇,要让她们都一生喜乐,不受罹难,方是我辈侠义所为;所以他见武当派掌门赵天横想要伤害这越女剑派女弟子,不由得血脉贲张,剑随意走,意随人意,迫这赵天横不能就范。
赵天横实在未想到这袁承天会为一个区区越女剑派的女弟子而毫无顾忌,长剑后背直刺,意思再明显不过,如果他不撤剑回救,那未只怕后背便有中剑之虞,既便他伤了那名女子,自己也是后背中剑,可说是得不偿失,孰轻孰重他自然明白,所以但闻背后恶风不善,知道定是袁承天出剑,所以本来刺向越女剑派女弟子的长剑只有回旋自救,去格袁承天的手中长剑,只听叮地一声,两剑相交,都是力运掌心,所以火星闪烁,两个人都是比拼内心,因为此时是生死关心,谁也不可以懈怠,所以都不敢稍有疏忽,用上了全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