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赞“崇宁通宝、崇宁元宝与崇宁重宝”

古籍货币 ai重歌 2121 字 2个月前

此词先描述了崇宁古泉币的辉煌成就,通宝、元宝和重宝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瘦金体的钱文和宋徽宗的墨宝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词中探讨了这些古泉币所蕴含的金融哲学,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价值的深远意义。接着,回顾历史,思考其中的经济道理,探索其中的真谛。这些古泉币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变化,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也在不断传承。最后,对这些泉币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它们的美誉将传遍整个天空。

《满江红·崇宁泉颂》:

这首词开篇即展现了崇宁古泉的非凡风采和耀眼光芒。通宝、元宝和重宝各自展现出卓越的特质。瘦金体的书文和宋徽宗的才情相得益彰。词中强调了这些古泉所蕴含的金融哲学和经济道理在历史中的闪耀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历史痕迹被深深烙印,文化也得以灿烂传承。古泉币的价值内涵深沉而磅礴,它们作为货币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也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最后,表达了对这些珍贵泉币的赞美和赤诚之心。

以下是关于“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的一些历史信息及相关典故:

崇宁通宝:

铸造背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 - 1106 年)始铸。宋徽宗赵佶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自创“瘦金书”。崇宁通宝的钱文就是由徽宗御笔亲书,也因此被称为“御书钱”。

钱文特点: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极具艺术美感,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其钱文四字饱满,如“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宁”;高走“通”等。

历史典故:有传说谓其面文为蔡京所书,而蔡京书写时别有用心地将“崇”字的山和宗的竖笔上下贯通,连成一线;将“宁”字繁体之中的“心”省略,被人指责为“有意破宋,无心宁国”。但这只是传说,并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

崇宁重宝:

铸造背景:同样是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 - 1106 年)铸造,币质有铜、铁、银。

钱文特点:钱文为隶书,古朴方正,严谨庄重,法度固定。不过也有人认为钱文是徽宗所书,但史无定论。

相关典故:崇宁重宝是北宋末年比较重要的钱币之一,也是北宋钱币中版别最多的。当时百姓把小钱贮藏起来或被销铸为当十大钱,造成小钱奇缺。至今,想觅到崇宁通宝小平钱较难,正常品相的都价值较高。关于此钱还有一个传说,与崇宁通宝类似,传说面文为蔡京所书,且蔡京在书写时“有意破宋,无心宁国”,但同样未得到印证,仍是一个谜。

崇宁元宝:

铸造背景:宋徽宗赵佶公元 1102 至 1106 年铸,铸量甚少。

钱文特点:有铜、铁、银三种材质。其中,铜制的应该属于铁母性质,至今仅仅发现数枚而已;折二的铁钱也不多见;还有一种银质的崇宁元宝小平钱,直径在 23.3 毫米左右,崇宁元宝四个字用行书书写,是出自皇宫的宫钱。

历史价值:由于其数量稀少,字体精美,具有一定的鉴赏和收藏价值,是宋钱中的稀少品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金融哲学视角下,这些钱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意义:

价值体现: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制度。钱币的铸造量、材质、面值等都与当时的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例如,崇宁通宝和崇宁重宝的大量铸造,可能反映了当时政府的财政需求或经济政策的调整。

艺术与价值的融合: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在崇宁通宝上的体现,不仅使钱币具有了艺术价值,也提升了其文化内涵。这种将艺术与货币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当时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追求,也使得钱币在金融价值之外,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稀缺性与收藏价值:崇宁元宝的铸量甚少,使其具有稀缺性,从而在收藏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这反映了稀缺性对于物品价值的影响,在金融哲学中,稀缺性往往是决定物品价格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钱币的收藏价值也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材质和面值,还与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多种因素相关。

经济与政治的关联:钱币的铸造和发行通常是由政府主导的,其背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经济政策。例如,钱币的铸造量、质量等可能受到政府财政状况、政治稳定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钱币的流通和使用也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反映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