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勤政,每日早朝,都和群臣商议如何打开通路,金陡关无端被毁,没人知道什么原因,前方来报毁于天火降临,有些老臣甚至把这个归罪于肃宗逼宫,违逆了天意。尽管肃宗为此大为光火,但因初等大宝,朝局未定,又值安禄山起兵,在李泌和李辅国的建言下,这才没有痛下杀手,只是呵斥罚俸了事。
李泌也早早就向肃宗说了洛阳将来面临的困境,肃宗颇为担忧洛阳陷落。此时王忠嗣的大军折返后已经北上离开长安,抵达洛阳解围需耗时甚久,不过李辅国私下劝慰肃宗,说即便是洛阳陷落,因为潼关通路受阻,叛军也一样到不了长安,最多只是李非和陈玄礼二人战死了事,因为李非对武将有所钳制,而陈玄礼在禁军之中声望甚高,他们一死,或许对肃宗反而有利。
李辅国的劝慰正符合肃宗的心境,所以,尽管他平日对洛阳战事显得忧心忡忡,但一切都消极对待,更没有对王忠嗣设定抵达洛阳的期限,反而让他注意沿途赈济灾民,不得躁进。
李泌数次进言,让肃宗下旨,因为出秦岭之后便是一马平川,可令王忠嗣先派出五万骑兵先锋,急行军至安禄山后方进行袭扰,减轻洛阳城防压力,但都被肃宗以兵力不能分散为由给拒了。
很快李泌就猜中了其中的原由,直接上书对肃宗进行劝诫。
奏章中李泌强调了一旦洛阳和潼关粮草断绝,便对安禄山的大军毫无防备之力,叛军一路南下,夺取潼关轻而易举,即便不发兵长安,关中如此之要地落入他手,通路早晚会有打开的那一天,将来长安也必定朝不保夕。万不可因为一时之念做出颟顸之举。
可惜,肃宗根本对此不为所动。
但很快,战场形势又出现了改变。
高仙芝当初为了和王忠嗣、郭子仪合兵一处,率大军南下,留守太原不足两万兵力,突然被史思明率兵五万攻打,由于精锐尽出,守卫太原多是些老弱和新兵,只坚持了五日不到,太原守军便弃城而去。
太原陷落,整个河东道其他州郡根本无心抵抗,全部望风而逃,但史思明却没有直接南下,只是驻兵太原,兵部尚书柳洪随即上书,说史思明此举除了为叛军搜集粮草,还在等王忠嗣的大军奔赴洛阳解围,因为长安此时城防空虚,一旦安禄山和王忠嗣两军交战,史思明便可以趁虚而入,从太原绕过秦岭直接攻打长安。所以,当提前做好准备。
一听说要攻打长安,朝中众臣顿时陷入了一片慌乱。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