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荆轲刺秦(二):荆轲

王朝的腐朽 立日耳 546 字 1个月前

古之刺客,论名气没有超过荆轲的,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荆轲本身的实力超过其他刺客。刺客的名气往往与所刺杀的人相关。

战国四大刺客,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专诸、聂政功成,豫让、荆轲败亡,可论起名气来,荆轲为最,专诸次之,豫让、聂政声名不显。这是因为荆轲刺秦王嬴政、专诸刺王僚、豫让刺赵襄子、聂政杀侠累。

大多数国人就算不知嬴政,也多少听闻过其人其事。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国人必然听闻过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上过高中的国人,起码会猜测赵襄子是否是赵国之人。而哪怕是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初次见到侠累这个名字,也未必能知道其人其事。

荆轲的大名因为刺杀秦王嬴政而永远留在了史书之中,因为这是始皇帝辉煌和传奇的一部分。国人不能忘记始皇帝,自然也就记住了荆轲。

昔日写到豫让之时,曾经将太史公刺客列传中的五人分为三等,以曹沫最次,专诸、荆轲居中,豫让、聂政为先。事物之所以有先后,必然遵循一定的标准。标准是人定的,那么先后也就依人的不同而变得不同。

笔者之所以这样排先后,乃是从五人的出手动机、行事方法等方面来考虑。如果从实力表现上来说,聂政可以排第一;从结果上来说,曹沫、专诸、聂政都是成功的;从对历史的影响上来说,荆轲、专诸、曹沫,都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太多事情。

笔者之所以不从这些标准出发,因为他们不仅仅只是一个刺客。五位名士,不过行了刺客之举。仅仅只将他们看作刺客,这便是看轻了他们。但大谈他们如何如何的伟大,如何如何的了不起,便更是不对。刺杀并非正道,而是个人意气所为,纵然成功,也可以用一句历史偶然性来带过。研究偶然性也从来不是为了得到偶然性的规律,而是想要避免偶然性。刺客阴谋从来都是坏事,事情败坏了,有能力、有准备的人自然就可以成事。其中以专诸最为成功。荆轲与太子丹同样抱着这样的目的,只不过他们失败了。

《刺客列传》中的五人,除了专诸之外,另外四人,或者说是四方,都是绝对的弱方。同情弱者,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站在他们对面的是齐桓公、是赵襄子、是侠累、是秦王嬴政,身份最低的也是韩国国相。以一己之力对抗权贵,多么渺小,可渺小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甚至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同时这又是多么难能可贵,以性命向权势挥剑,无论结果如何,终归离不开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尤其对于刺客来说,行动的那一天大概率就是他们在世上的最后一天。

秦王嬴政,作为天下最强大、也最令人恐惧的存在,即使在死后,也是残暴的化身,千年的威名、凶名,是六国覆灭成就的。荆轲,不是唯一刺杀嬴政之人,可却是最接近成功之人,让嬴政陷身绝境,他的形象自然也就高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