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御门听政3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直没有说话的马愉这时站了出来。

“马爱卿是四朝老臣,有事就说,不必行此大礼。”对于这个老臣加老师,朱祁镇还是很客气的。

“谢陛下!”马愉站了起来。

马愉定了定心神道,“臣以为,王大人及诸位大人之言大缪!”

“马大人,您什么意思?”王佐不禁大惊道。这个昔日老友不管是做事风格和政见都和自己相似,怎么今天会公然和自己意见相左?

“王大人先别急,听我说完。土地,就是朝廷的钱赋,我朝自太祖朝开始,就鼓励百姓多种田,多开垦无主农田,百姓手里的田地多了,缴纳的赋税自然就多了,赋税多了,朝廷自然就可以办更多的事了,而百姓没有了口腹之忧,自然生齿日繁。洪武朝能多次对蒙元,西南诸夷用兵而得胜,为何?我想诸位非常清楚。”

“我举个例子,我朝洪武十四年到二十六年,户、口数量变化不大,但田赋总量却一直在增多,从洪武十四年的两千六百多万石,增加到三千二百多万石,人口数量未增加多少田赋却一直增加,为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百姓手中的田地增加了,田地增加,百姓手里的余粮自然就多了,夏税和秋粮缴纳的就多。那为何到如今人口越多,土地也在增多,夏税和秋粮却越来越少?甚至于到了宣德年间时,田赋总量最高时也就只有两千万石。”

“洪熙年间各州府上报的田亩总数约为800多万顷左右,而到了宣德年间,田亩总数降到了600万顷左右,这中间的两百多万顷土地去了哪里?难道诸位真的不知?”

马愉的话犹如一块巨石,扔进了平静的湖面,在众人的心里泛起了惊涛骇浪,他们当然知道,而且还乐此不疲的干着这些事,为什么就没有人捅破呢?两个字,利益!

朱元璋立国之初,给了读书人太多的实惠,考中秀才举人就可以见官不跪,可以免田赋等等,所以这就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只要自己家族里有人考中功名,只要沾亲搭故的都纷纷要求把田地挂在其名下免税,范进中举不就是个例子吗?

为了躲避田赋少交甚至不交,久而久之,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再加上当地地主豪绅巧取豪夺,大肆购买土地,很多自耕农失去土地后不得不依附于他们,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兼并,促使了地方上很多豪族大姓的崛起,他们甚至到明朝后期所拥有的财富比整个国家的税收还多,甚至还绑架了国家的经济(参考满清八大皇商)。

马愉说完看了看王佐,笑着道,“王大人,你也是参加过南直隶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难道你忘了那些贪官污吏和当地豪绅是怎么隐藏田地人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