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听到这话,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杨时,问道,“那杨卿士支持科举,还是支持太学呢?”
“这——”
杨时听到这话忍不住的一阵头大,官家这分明是难为自己啊,科举与太学,归根到底没有什么区别。
可实际上区别又很大,科举是天下士子皆可参加,而太学选拔呢?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
换句话说,科举可以参与的人范围大,而太学选拔,范围小。
想到这里杨时脑中灵光一闪,看向赵楷的眼神多了几分的好奇。
莫不是问题出在这选拔的范围上?官家想要恢复科举,扩大参与人选,从而拉拢士子?
想到这里,杨时心中也有了几分的底气,组织了一番语言后便开口说道,“官家,这两者臣不敢贸然评价,臣只能说各有千秋。”
“愿闻其详。”
“官家,咱们先说这太学,太学选拔主要依据的便是三舍法,乃是王文公所创,将太学生员划分外、内、上三舍,根据学业考试一次升舍,太学生员本就是各州县佼佼者,从中选拔出来的人更是全国士子中的佼佼者。”
“而科举,旨意是给天下士子上升之路,其范围覆盖天下士子,彰显官家胸怀,让天下士子归心于官家,两者虽表明不同,但实际上殊途同归,都是选拔出全国最优士子。”
“故而臣无法评判。”
赵楷闻言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伸手指了指杨时笑道,“杨卿不愧是老臣。”
“臣愧不敢当。”
杨时自然听出赵楷其中的意思,倒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老老实实的低下头。
“行了,你也不必如今谨慎,今日朕召你前来,是有事情要请教杨卿。”
“还请官家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