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别具风格的情报收集队伍和发展资金来源

然而,掷弹筒炮弹的生产却面临着诸多技术和工艺上的难题,进展相对缓慢,因为制作机器严重稀缺,当下仍全部依赖缴获来满足部队的需求。

但兵工厂的技术人员们并未因此而气馁,他们正全力以赴地进行技术攻关和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掷弹筒炮弹的自主生产。

相比之下,手榴弹的生产规模在此刻得到了有效的扩充,每月能够产出接近 3000 枚手榴弹,为近战和防御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武器支持。

为了更好地满足前线的需求,陈振华果断决定进一步扩大手榴弹的生产线,通过增加设备、优化流程和调配更多的人力,力求使其产量能够再次实现翻倍增长。

如此一来,将能够为广大独立旅和 386 旅的官兵提供更加充足的手榴弹供应,增强他们在战斗中的火力优势。

除此之外,92 式步兵炮和 41 式山炮炮弹的生产,也成功开启了流水线作业。尽管在初始阶段,由于技术和经验的限制,产量相对较低,每月仅能制造出 100 枚 41 式山炮的炮弹以及 200 枚 92 式步兵炮的炮弹。

但鉴于目前战场上对这两种火炮的使用频率还比较少,暂时这样的产量尚且能够满足基本的作战需求。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陈振华的弹药库存里还存有大量的 92 式步兵炮和 41 式山炮炮弹,为应对突发情况和大规模战斗提供了一定的战略储备。

着眼于未来的作战需求,兵工厂已将生产博斯福火炮的 75 毫米炮弹纳入了发展规划之中,因为此时系统空间里,存放着上百门的博斯福火炮,但是却无炮弹供应。

这一举措无疑将为独立旅和 386 旅炮兵的火炮攻击能力带来质的提升,使部队在面对复杂和激烈的战斗时拥有更强大的火力压制手段。

当然,兵工厂能够取得如此显着的成绩,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思想工作的引领。在陈振华以及 386 旅和 129 师的积极协助之下,兵工厂内部深入开展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沟通与宣传。

尤其是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通过这一制度,能够将那规模达 6000 人的后勤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他们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在工作中保持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

为此,129 师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八路军总部调配了经验丰富的政治工作干部,深入兵工厂的各个角落,为兵工厂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此外,陈振华还注重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积极争取资源,为兵工厂配备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建立严格的设备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延误。

同时,他加强了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得原材料供应及时、充足,生产计划合理安排,避免了因协调不畅造成的生产停滞。

回到独立旅旅部的晋东南战役计划会议,此番所有团级指挥员到来,目的可不单单是为了参加会议。

其一,自然是让各个团的军事主管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将最近这段时间各自部队的战斗详情以及兵力训练状况,毫无保留地与众人进行深入且全面的交流和沟通。

毕竟在这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还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方能让部队的战斗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