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从陕西彬州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的有机化学家岳建民

院士之路 钩藤草 3128 字 10天前

从国内到国外的学习与交流,从不同机构的任职到获得重要资助,岳建民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这些经历不仅培养了岳建民扎实的科研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还塑造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科研道德。

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丰富的经历,使岳建民最终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的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院士科研之路

岳建民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有机化学家,主要从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先导结构的发现与研究工作。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岳建民院士率领研究团队,对10种虎皮楠植物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离鉴定200多个生物碱,其中新结构近100余个,新骨架化合物16个。

最终,岳建民院士发现了国际上首个虎皮楠生物碱二聚体——logeracemina(3),具有独特的螺环聚合结构。其绝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数据、X-ray单晶衍射及计算ECD等手段确定。

该生物碱显示出良好的抗HIV活性(IC50 = 4.5±0.1μm,SI = 6.2),这是虎皮楠生物碱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在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研究方面,岳建民对红卡雅楝(Khaya ivorensis)树皮乙醇提取物的小极性部位进行研究,得到两个新颖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ivorenolides A和B。

其中,化合物A和B分别具有18和17元环结构,分子中具有环氧乙烷和植物代谢物中少见的共轭炔键官能团。

在对它们进行免疫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A及其对映异构体对cona和lps诱导的小鼠淋巴T细胞和B细胞增殖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并且选择性和阳性对照(CSA&PSA)相当甚至更优,为天然免疫抑制剂家族再添新成员。

在楝科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研究方面,由于楝科植物富产结构多样性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部分该类型结构具有良好的昆虫拒食、抗疟和神经保护等活性,一直是研究热点。

岳建民院士的课题组在过去对楝科植物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又对20余种楝科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共分离得到近400个化合物,新化合物超过150个,其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占一半以上。

不同类型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在活性测试中显示了抗菌、钾离子通道抑制和11β羟基甾体脱氢酶抑制等活性。

岳建民院士团队发现了如具有16,19位二降柠檬苦素结构的chukrasone B,具有高度重排芳香化D环结构的walsucochinoids A等代表性新骨架化合物。

在萜类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岳建民院士团队,从楝科植物大叶山楝中得到以aphadilactone C为代表的四个新骨架链状二萜。

其绝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数据、化学降解、片段合成及计算ECD方法确定。化合物对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型具有强效高选择性抑制活性,是迄今为止活性最强的天然产物抑制剂。

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疟活性。

他们从大戟科药用植物光叶巴豆中分离鉴定出具有重排対映-克罗烷型骨架的二萜化合物。

并且在对大戟科三宝木属4种药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过程中,得到40余个达芙妮类型二萜,部分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株HL-60和A-549具有相当的抑制活性。

岳建民院士团队从金粟兰科中药及己中,首次报道两个由榄烷型和桉叶烷型倍半萜聚合而成的新骨架二聚体。

并通过波谱学、单晶及计算圆二色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绝对结构。

他们从桃金娘科澳大利亚引种植物蓝桉中,分离得到三个以eucalyptina为代表的具有混合生源的倍半萜衍生物,三个化合物对肿瘤靶标HGF/C-Met通路具有强效抑制作用,为一类新型的抑制剂。

由此可见,岳建民院士的这些研究成果,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科研之路解码

岳建民院士丰硕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当选院士有着关键影响。

在天然产物研究中,岳建民对虎皮楠生物碱等多种类型天然化合物的深入探索意义重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量新结构尤其是新骨架化合物的发现,展现出岳建民卓越的科研能力。如虎皮楠生物碱二聚体的发现及抗HIV活性研究,彰显其在前沿研究方向的突破。

岳建民提出的新骨架天然分子生源合成路线,为天然药物化学理论发展添砖加瓦。

这些研究加深了科学界对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理解。

从应用前景看,岳建民发现的多个药物先导和候选,凸显成果的实用性,为创新药物研发带来希望。

这种理论与应用兼具的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奠定了岳建民在学界的地位,也成为他当选院士的重要支撑,体现出其研究对科学界和医药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力。

后记

岳建民院士的成长经历,对其成为院士影响深远。

岳建民出生于陕西彬州,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亲近感,培养了他探索精神。

求学之路中,岳建民在兰州大学化学系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让他构建了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接受了严格学术训练,奠定扎实专业基础。

从业历程中,岳建民在昆明植物研究所、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地的经历,使他接触国际前沿理念和方法。国内不同机构任职,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研之路成果斐然,新化合物的发现、新合成路线的提出等一系列成就,体现岳建民卓越科研水平。

这些经历相互交织,铸就了岳建民成为院士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和创新精神等素养。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