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浙江之行,刘强中一行深入企业、农场和产业园区,与一线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农户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刘强中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也看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创新模式。
在返程的飞机上,刘强中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考察调研为国家五年计划中农业机械产业的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回到北京后,他将认真梳理这些调研成果,为完善国家五年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农业机械产业朝着更高水平迈进,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
回到北京后,刘强中内心满是紧迫感。浙江考察期间,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深深印刻在他脑海中,那些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的见闻,时刻提醒着他推动产业进步的责任重大。他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迅速着手筹备一场跨部门的座谈会,希望借此凝聚各方智慧,为农业机械产业在国家五年计划中的发展规划找到清晰路径。
座谈会当日,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洒在宽敞的会议桌上。来自农业部、信产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负责人陆续入座,会议室里弥漫着专注而热烈的气氛。巨大的会议桌占据着房间中央,四周墙壁上,全国农业产业布局图和各类经济发展数据图表直观地展示着行业现状。投影仪散发着柔和光线,将精心准备的浙江考察资料清晰投射在大屏幕上,为这场讨论拉开序幕。
刘强中神情庄重,率先发言:“各位领导,此次前往浙江实地考察,让我对农业机械产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当下,农业机械产业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遭遇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今天把大家召集于此,就是期望各部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如何全方位推动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五年计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实施提供坚实依据。”
农业部负责人表情严肃,语气坚定地接过话茬:“从农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然而,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地域和作物种类上存在着显着差异。在广袤的平原地区以及一些大型农场,凭借其地势平坦、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各类大型农业机械得以高效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山区以及部分特色农业领域,受地形复杂、种植模式多样等因素限制,农业机械的推广面临重重困难。以西南地区的山区为例,地形崎岖,地块分散,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施展,而适合小规模作业的小型机械又存在技术短板和供应不足的问题。在特色农业方面,如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产业,缺乏针对性的专业农机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人工依赖度高,效率低下。
“基于这些现状,我们农业部将把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计划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演示会,让农民亲眼目睹先进农业机械的高效作业过程,激发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兴趣;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农业机械的操作原理、使用技巧和维护保养知识,切实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基层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完善的推广服务网络,及时了解农民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其他部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推动农业机械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普及,缩小地区间的机械化差距。”
信产部负责人微微点头,接着说道:“诚如刚才所言,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信息化已然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农业机械领域也不例外。我们信产部一直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资源。在农业机械领域,我们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可以大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广。
小主,
“具体而言,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各类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收集农机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作业轨迹、速度、深度、油耗等。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为农户提供精准的作业建议,优化作业方案,从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例如,根据土壤湿度和肥力数据,智能调整播种量和施肥量,实现精准农业生产。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农业机械自主决策和智能操控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自动调整工作参数,甚至实现无人驾驶作业。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能提高作业的精准度和一致性。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信产部愿意与农业部以及相关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一个涵盖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应用推广和售后服务的农业机械信息化产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机械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快速迈进。然而,要顺利开展这些工作,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政策保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用于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如税收优惠、项目补贴等,激发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财政部负责人认真倾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待信产部负责人发言结束,他缓缓说道:“资金支持在推动农业机械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财政部一直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对于农业机械产业这样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
“在研发投入方面,我们计划设立专项研发基金,重点支持农业机械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项目。对于从事高端农业机械研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给予高额的研发费用补贴,降低其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的农业机械创新成果,给予一次性奖励,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在示范推广环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力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功率的农业机械,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标准,提高农户和农业企业购买先进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开展农业机械示范推广项目的地区和企业,给予适当的项目补贴,用于场地租赁、设备展示、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出,加速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不过,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资金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需要各部委之间建立紧密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我们希望农业部能够提供详细准确的产业发展需求报告,信产部能够明确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和资金需求,以便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资金,确保每一笔钱都能花在刀刃上,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机械产业发展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刘强中一边仔细聆听,一边认真记录,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待几位负责人发言完毕,他目光坚定地环顾四周,说道:“大家的观点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各部委对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正如我们所共识的,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绝非某一个部委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我们各部门紧密协作、形成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