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作为农业产业的主管部门,在推广应用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不仅要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不同地区农民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农机选型指导,还要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引导企业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更多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操作简便、性价比高的农业机械产品。同时,要注重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新技术、新设备能够顺利推广到田间地头。
“信产部在技术创新领域肩负着引领产业升级的重任。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加大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的研发投入,不仅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信息化升级,还要高度重视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统一的技术标准是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能够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产品兼容性差、市场混乱等问题。此外,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财政部的资金支持是推动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制定补贴和优惠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主体的需求差异,做到精准施策。除了直接的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如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开展PPP项目合作等,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机械产业发展中来。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共同聚焦人才培养这一关键问题。农业机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从研发环节的高端创新人才,到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骨干,再到售后维护的专业服务人员,各个环节都对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农业机械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高校要注重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端研发人才;职业院校则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和维修人才。同时,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组织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和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接下来的时间里,与会人员围绕具体的合作机制、政策落地细节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了更为热烈、深入的讨论。
在讨论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在山区等特殊地形的适用性时,农业部负责人详细阐述:“我们计划组织多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力量开展专项研究,针对山区地形复杂、地块零碎的特点,研发一系列轻便、灵活、易于操作的小型农业机械。同时,紧密结合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如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种植需求,量身定制专用的农机设备。例如,开发适用于茶园的小型采摘机,能够精准识别成熟茶叶,实现高效采摘;研制针对山地果园的多功能管理机械,可完成施肥、修剪、运输等多项作业。为确保这些研发项目的顺利推进,我们将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加强对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
信产部负责人积极回应:“信息技术在这类小型农机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可以为其开发轻便、低功耗的智能监测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时收集农机作业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农户提供精准的作业指导,如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状况自动调整灌溉和施肥时间、剂量等。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为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对于这类针对特殊地形和特色产业的农机研发项目,财政资金将给予重点倾斜和优先支持。我们将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根据项目的技术难度、市场需求和预期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资金额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地投入到关键环节。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对参与此类研发项目的企业给予更大力度的优惠,减免相关税费,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在探讨如何加强农业机械产业人才培养时,刘强中进一步强调:“我们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和企业生产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既懂农业工程技术,又掌握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农业机械产业的实际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能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农业机械产业;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为在职员工提供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高农业机械领域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树立行业标杆,激发广大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会议持续了数小时,气氛始终热烈而融洽。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为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最后,刘强中进行总结发言:“今天的座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家提出的一系列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我们指明了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方向。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关乎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完成的重要使命。我们各部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以国家五年计划为引领,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定期的信息共享和工作会商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根据实际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机械产业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新的更高台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随着会议结束,各位部委负责人带着满满的责任和使命感离开了会议室。他们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为了中国农业机械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他们将坚定不移地携手前行,全力以赴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