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部的两条南海船突然调转船头,开始敲响巨大的战鼓和长号,沉闷的鼓声和长号声低沉悠扬,传向远方。
更糟糕的是,南海船开始加速撤离。大汉武将刚要下令追击,海平线上,突然传来密集的鼓声。那是南海城守军的支援信号!
三十条战舰组成的黑色洪流正破浪而来,船头闪耀的钢铁撞角在夕阳下寒光凛冽。
汉军舰队顿时陷入混乱。赤马船试图再次突击,却被对方高速航行的战舰避开。楼船庞大的身躯难以灵活转向,投石机的准头也随着船体摇晃大打折扣。最令大汉将领心惊的是南海船特有的作战方式——他们根本不靠近汉军战船,只是在五百步之外不断发射燃烧弹。
"撤退!"大汉将领终于意识到这个时代的战争法则已然改变。他嘶吼着下达命令,但为时已晚。两条斗舰被铁锚牢牢钉在原地,水兵们穿着浸油软甲冲向敌阵,却在漫天铁雨中化作跳动的血人。蒙冲舰群试图用撞击战术突围,却被南海船灵活的机动性戏耍得团团转。
当夜幕降临,残存的汉军战船接着夜色逃离,远处是黑夜中不断燃烧的大汉军舰。
大汉将领站在还在燃烧的蒙冲之上,身边都是呐喊着救火的水兵,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南海城灯火,他面若寒霜。
二十五条战船,到现在只剩下了五艘,大船一条都没能逃离。更让他彻骨寒心的是,那些被焚毁的战船里,竟有十七艘是大汉新建的精锐战舰。
"下次,我将集结三百艘战舰..."他攥紧了腰间佩剑,咸涩的海风灌进喉咙。这次惨败暴露了汉军对南海城海洋战力的不了解,此时更大的风暴正在海平线后酝酿。
尔青在接到情报的一刻,只说道:“从现在起,留下十条海船护航运煤船队,剩余的二十条海船组成两个战队,彻底封死大陆到大岛的海路,凡有船只靠近大岛,立刻击沉。”
华夏国海军不是用来防守的,华夏国海军是用来进攻的。
因为袁华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描写海军和陆军的不同。
袁华在研究过希腊和罗马海战史以后,曾经这样对白马少年们描述海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湾,波斯王薛西斯将三百艘战舰排成绵延十里的铜墙铁壁。然而当雅典海军的轻装三列桨战舰突然撕开敌阵缺口,这场被誉为"西方文明保卫战"的海战,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在平坦无垠的大海上,防御永远都无法获得胜利。
地中海像一面巨大的青铜镜,映照着古代世界最残酷的生存法则。城邦林立的希腊半岛深陷陆地包围,唯有通过制海权争夺突围。雅典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深谙此道,他将战船全部撤出雅典港,主动引诱波斯舰队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当波斯的巨型战舰在湍急水流中笨重转向时,雅典人的轻舟如毒蜂般穿插分割,用青铜撞角击碎了所谓"无敌舰队"的傲慢。这场战役证明:在无遮蔽的海洋上,退守只会成为被围歼的活靶子。
迦太基人将战船涂成深紫色,却始终无法摆脱罗马军团的追杀。这个北非海洋霸主深谙商路即生命线的真理,他们建造了人类最早的装甲战舰"雷盖姆",却在公元前260年的米赛诺海战中,被罗马改进的"乌鸦"战舰用钩索攀登战术彻底颠覆。罗马执政官昆图斯·卡西乌斯·费边在战后冷笑道:"迦太基人用商船丈量世界,我们却用战船书写历史。"当海上贸易网成为帝国血管,守护航线的唯一方式就是让敌船永远沉没,进攻,进攻,不停的进攻,才是海军之道。”
袁华最后这样教导所有的白马少年,“若你是海军,那就要杀出去,绝不可在港口里防御,一个没有勇气决战海洋的海军,其实灵魂里就已经死了,没有存在的意义!”
所以,华夏国的海军没有防御的概念,他们百分之七十的兵力都要进攻,要主动打击敌人,而不是在海港里等死。
南海城,将向大汉展现华夏海军的战斗力,他们永远都在进攻,日日夜夜,永无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