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头和尚微微一笑:“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前世今生,不过是命运的一种轮回。人在世间,犹如一叶扁舟,在命运的长河中漂泊。有时候,看似是自己在掌控方向,实则是被命运的洪流推着走。”
雪雁低头沉思片刻,又问道:“大师,您说这命运有定数,那我们岂不是只能听天由命,什么都做不了?”
赖头和尚摇了摇头:“非也非也。命运虽有定数,但也有变数。人在这世间,还是要积德行善,修心养性。就像这寺中的树木,有的茁壮成长,有的却早早枯萎。虽有阳光雨露的滋养,但自身的根基和努力也至关重要。”
小主,
雪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大师,您说的这些,雪雁还需要慢慢领悟。只是这命运的变数,又该如何把握呢?”
赖头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串佛珠,轻轻转动:“小施主,这变数,就在于人心。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命运的走向。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雪雁想起自己在贾府的日子,那些琐碎的日常,那些与姐妹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她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也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大师,雪雁明白了。无论命运如何安排,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赖头和尚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小施主,你能领悟这一点,便是与佛有缘。”
雪雁又想起了黛玉的病,忍不住问道:“大师,我家姑娘自幼体弱多病,可有什么办法能让她好起来?”
赖头和尚叹了口气:“你家姑娘的病,是心病,也是命数。药石只能医身,却不能医心。唯有解开她心中的结,才能真正康复。”
雪雁心中黯然,她知道黛玉心中的结,便是对宝玉的深情。可这一段感情,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大师,那我家姑娘与宝玉的缘分,又该如何呢?”
赖头和尚沉默片刻,缓缓说道:“这缘分,也是命运的一部分。他们二人,前世有未了的情债,今生相遇,便是来偿还的。只是这缘分,有聚有散,有始有终。小施主,你不必过于执着,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雪雁望着古寺的飞檐,心中感慨万千。这古寺虽小,却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大师,您说的这些,雪雁今日听来,犹如醍醐灌顶。只是这命运的道理,实在太深奥,雪雁还需要时间去消化。”
赖头和尚微微颔首:“小施主,这命运之理,并非一朝一夕能领悟。你在这世间行走,多经历些人和事,自然会慢慢明白。”
雪雁想起了赖头和尚之前说的“三十年一世三劫九十年春光为寓言之说”,忍不住问道:“大师,您之前说的三十年一世三劫九十年春光,又是什么意思呢?”
赖头和尚目光望向远方的山峦,缓缓说道:“这三十年一世,是说人的一生中,大约以三十年为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劫数。这劫数,或是天灾,或是人祸,或是内心的煎熬。而这三劫,便是人生的三道坎。若能顺利度过,便能迎来下一个阶段的春光。”
雪雁心中默默计算着,自己的人生也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虽然身为丫鬟,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大师,那这九十年春光,又该如何理解呢?”
赖头和尚微微一笑:“这九十年春光,并非指真正的九十年。它是一种寓意,是说人生的美好时光,如同春光一般短暂而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雪雁心中豁然开朗:“大师,雪雁明白了。人生短暂,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
赖头和尚欣慰地笑了:“小施主,你能领悟到这一点,便是福分。这世间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希望你能将今日所悟,铭记于心。”
雪雁再次行礼:“多谢大师教诲,雪雁定当铭记。”
此时,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古寺的钟声再次响起,悠长而空灵。雪雁告别了赖头和尚,缓缓走出禅房。她的心中,虽然还有许多疑惑,但也多了一份宁静和坦然。她知道,这命运的谜题,或许要用一生去解答,但只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珍惜每一个当下,无论未来的路如何,都能坦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