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只见一个年轻的身影气喘吁吁地冲进了书房。来人正是小葛,此刻他满脸通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透露出兴奋与急切之意。
李靖见状,连忙起身相迎,并微笑着说道:“哦,原来是你啊,不必着急,先喝口茶润润嗓子,再慢慢道来。”说着,他将手中的茶杯递到了小葛面前。
那小斥侯也不见外,二话不说便抄起桌上的茶杯,仰起头来“吨吨吨”地大口灌下,眨眼间杯中的茶水便被喝得涓滴不剩。只见他一抹嘴,长舒一口气道:“哎呀!真是痛快啊!大人,事情是这样的,小人谨遵您的指示,一路西行前往各州城探查情况。当行至临山州时,竟瞧见那临山州的总兵大人亲率五千精兵强将,气势汹汹、浩浩荡荡地朝咱们这边赶来呢!”
李靖闻言眉头微皱,追问道:“你当真确定只有这区区五千人马?”
小斥侯稍作迟疑,挠了挠头应道:“呃……这个嘛,小人倒也不敢十分笃定。只因当时小人无意间瞥见一匹疾驰如飞的骏马,瞧着像是身负重要书信正朝着隔壁的靠林州飞奔而去。所以小人估摸呀,或许这五千人只是先头部队,后头应该还有大股援军陆续赶到哩。”
小主,
李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沉声道:“嗯,如此说来倒也合情合理。想那钦差在此地吃了大亏,又岂会轻易罢休?这五千人想必不过是打头阵的先锋而已,后续定然还有大批兵马增援。看来此番怕是要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咯!小葛,快快将你所知的所有情报都详详细细地给老夫道来,不得有丝毫隐瞒!”
“遵命,老城主!”小葛连忙拱手应诺,随即便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毫无保留地向李靖一一禀报起来。
李靖?那可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啊!此人生前乃是堂堂大唐军神,其威名远扬,令人闻风丧胆。遥想当年,在敌我兵力悬殊、局势对我方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掉了实力与大唐不相上下的突厥大军,这般丰功伟绩简直可以和西汉时期那位同样名垂青史的少年将军霍去病相媲美,真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这不,当斥候向他禀报大致情况后,凭借着多年征战沙场积累下来的经验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李靖很快便洞悉了这其中隐藏的各种玄机。既然已经心中有数,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立即着手准备应对之策。
“好了,你现在速速前往军营一趟,务必将你所知晓的所有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大郎,也好让他提前有所防备。”城主一脸严肃地吩咐道。
“遵命,城主大人!小人这就前去。”得到命令后的斥候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应声道。
只见这名被唤作小葛的斥候匆匆忙忙离开了城主府,翻身上马,扬起马鞭,胯下坐骑犹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一路上尘土飞扬。不多时,他便抵达了军营,并见到了李德謇。小葛顾不上歇息,连忙将自己所掌握的情报详细地讲述给了李德謇。
而此时的李靖仍在书房内苦苦思索着破敌良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发现自己这边虽然大约有一千多名士兵,但如果只是单纯守城的话或许勉强够用;可要想出城主动迎击敌军,这点兵力显然远远不够。思来想去,最终李靖决定还是要尽快招募新兵入伍,毕竟在战场上,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分胜算,多一份力量。于是乎,他毫不犹豫地亲自起草了一份征兵文书,然后交给管家并叮嘱他带领人手赶紧到城中各处张贴出去。
与此同时,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一道紧急指令,要求整座水陵城迅速进入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此令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城市瞬间沸腾起来。
这两道命令一经发布,水陵城内的年轻人们群情激昂,纷纷叫嚷着要投身军旅,保家卫国。而城墙上原本就严阵以待的士兵们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戒备力度,就连通行口令都是一日一变,以防敌军奸细混入城中。此外,了望塔上也额外增派了三名哨兵,时刻密切监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城中的各类作坊同样忙碌异常,工人们不分昼夜地赶制军需物资,灯火通明,埋怨声之声不绝于耳,作坊里的工人们,一直都在抱怨这该死的狗朝廷,净给他们找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