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双蔡诈降

虞翻回到曹军大营,把他在东吴水寨中的经历,报告给了曹操。

关于他的任务,他自然是说,自己已经向包括周瑜在内的所有人,都传达了曹操的攻心之计,曹丞相胸怀四海,必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于周瑜现场表示不会归顺之类的话,曹操摆摆手,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也没有指望派出一个使者,周瑜就临战率领好几万部直接队投降了。

不过,对于虞翻所反馈的另外一个情况,曹操还是有所警惕的。

那就是不仅仅是蒋干,就连周瑜都多次提及,曹军麾下不论南楚士颂旧部,还是中原袁家旧部之中,有人怀有二心,已经暗自在和对方勾结。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克的。

而且一旦内部出现裂痕,就会给予敌人出手绝杀自己的机会。

曹操自己,不也是因为许攸叛逃,带来袁绍乌巢信息,才能一击必杀,火烧乌巢完成绝地翻盘吗?

自己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屡战屡胜,招降纳叛多年,积累下来,自己军中还真有不少人,都是从前敌对势力的人。

河北袁氏旧臣,吕布旧部,淮南袁术门生,还有南楚士颂麾下之叛臣,细数一下,人数还真不少。

想到这里,曹操的背后开始冒冷汗了。

“你敢保证这些人里面,没有蛇鼠两端之人?你敢保证这里面,没有当年被迫投降,但其实依旧保持忠义之心,在等待时机?”

“你就敢保证,这些人里面没有诈降的人,你就敢保证,这些人里面不会有人,为了金银钱财,而出卖自己的军情部署的人?”

曹操扪心自问过后,越发觉得,这天下,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心!

生性多疑,奸诈有谋略,让曹操走到了今天。

但往往最让你依仗的东西,也是你个人的束缚所在。

曹操心头疑虑一起,越想越觉得,不能留有隐患。

别的人不说,军中握有兵权之人,绝对得是自己信得过的人。

否则,若是这种人和周瑜那边暗通曲款,必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曹操当即找来了程昱和曹仁,列出名单,把自己不信任之人的名字,一一列举。

程昱和曹仁也作出分析,有些不重要的人,可以安排到后营,去管理辎重运输之事,杜绝这些人和前线的联系。

但曹操却对其中两个人很是猜忌。

那便是当年士颂麾下,背叛南楚投效曹操的孟达、赖恭二人。

这两人,当年在士颂大败之后,没有跟着士颂一起南撤,而是率领他们手下的军队,投降了朝廷。

其实这种情况的人不少,但曹操怀疑此二人,也是有原因的。

二人的情况,略有不同。

仔细说起来,这两人当年,对他曹操都是有大功的。

首先是孟达,作为当年士颂留在宛城防线的大将之一,被曹丕说动,愿意主动投降,而且还真就偷偷打开了宛城城门,放朝廷大军入城。

直接导致宛城守将文聘,及其麾下文武,全部以身殉国。

当时的宛城主将文聘,本是荆州刘表麾下宿将,在士颂手上,也是被封为楚巨门将军的七星将之一。

曹操本来有心劝降,但文聘宁可死战,连被俘的机会,都没有给自己。

还有那魏延之子魏昌,作为当年杀入兖州,四处掘墓鞭尸的魏延之子,曹军之中,不少人都想要将此人虐杀,一泄心头之恨。

但魏昌似乎也明白自己的处境,等曹军杀入自家宅院后,直接点火,让自己和杀入其宅院内的曹军,一起被烧成灰烬。

还有那荆南名士,辅佐士颂崛起的南楚谋士廖立。

他在被俘之后,也是慷慨陈词。一张臭嘴,在那时越发显得可贵,最终因为大骂曹操而被曹操拔掉舌头后杀死。

算是成全了他和士颂之间的那一段情谊。

至于当时城内其他的将领,如士颂从益州调出来的吴兰、杨怀等人,也都死于乱军之中,成为了曹军诸将的军功。

而这些,当时作为文聘副将的孟达,在偷开城门之后,都看在眼中。

当时大骂孟达可耻的吴兰,甚至是被孟达自己亲手斩杀。

孟达这样的叛徒,按理来说,是很典型的叛臣模板。

但曹操的眼光就是独,即便是看面相,曹操也觉得孟达这人不可靠。

这些年来,孟达说是在替朝廷把守宛城,但又何尝不是在宛城,聚集他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