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孟达手上,有着一万多人马,基本都是他孟达的私军。
这样的人,即便回不去南楚,不被士颂所容,但东吴若是有意,这人还是有可能,会出现叛变的可能。
当然了,曹操不知道的是。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拥兵自立,守在上庸的孟达,也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的时候,准备起兵呼应了。
只是最终被司马懿奇袭,兵败身死。
在那个时空中,若是孟达真的举事成功,对于诸葛亮北伐而言,无疑,也是一巨大助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如《隆中对》所言。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中出于秦川”的局面,将会直接上演。
只不过主角变了,由诸葛亮率军出秦川,孟达令荆州之军攻宛城,下洛阳。
若真是这种局面,说不定曹魏这边,都分不出军队去偷袭街亭,诸葛武侯可从容发兵长安。
可惜,在那个时空中,这些如果都没有发生。
但在现在这个时空中,孟达其人,其形迹,已经被曹操所猜疑了。
另外便是赖恭,这人的情况,和孟达又有所不同。
若是论功勋,士颂在襄阳城外大败而走,赖恭和司马家子弟司马望分别打开襄阳城门,引曹军入城。
赖恭更是组织城内诸多文武名士,向曹操投诚。
本来赖恭就有刚正之名,曹操也恰好能借用他的名号,襄阳城内不少城防部队,也是直接交到了赖恭手上。
之后,由于华歆的信任和安定荆北诸郡的考虑,赖恭被留在襄阳,从旁协助华歆。
但就是这人,却借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逐渐将那些犹犹豫豫,投降的不情不愿的人,都聚集在了他的麾下。
到现在,曹操起兵南征,赖恭手上人马,也有五六千人之多。
这些人在马良弄计,偷偷转移人口时,没有任何动静,或者反应的相当缓慢。
可到了现在,曹操大军南下了,这些人又“积极”了起来,仿佛想要参与到南征军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这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积极”,让曹操很是警惕。
曹军怀疑,这些人是不是想要窥探军情机密,而后泄露给对面的士颂?
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曹操和程昱商议许久后,还是觉得,这种隐患留不得。
只不过程昱也好,曹仁也罢,都表示不能现在直接处置了,会影响其他投降之人的人心。
曹操先是微微点头,而后却又摇头。
笑道:“正好借这些投降之人,人心浮动之际,为我所用。”
当然了,曹操还有半句话没有说出口。
那就是正好看看,还有哪些人,心中有异。
若是因为自己处置了两个投降之人,他们就起了异心,这种人,也刚好可以诈出来,后面逐步剔除。
很快,孟达,赖恭二人被传入曹操大营。
曹操先是一番询问,而后又拿出“伪造”的通敌证据来诈二人。
反正对于曹操而言,当年征董卓的时候,自己连天子诏书都弄过假的,后面当了大汉朝的丞相,朝廷的多少“真”诏书,都是按他的心意所写。
二人见曹操拿出自己的“通敌”证据,孟达当即跪下磕头,表示自己对朝廷,对魏王是忠心不二,绝对没有反复横跳的打算。
而赖恭的表情就更好玩了,这人的脸色直接白了,没有一点血色。
听到孟达的辩解,他是看了两眼曹操手上的“证据”后,才出声分辩说自己没有和南楚联系,还请丞相明察,不要被敌人的离间计所蒙蔽。
但两人的反应,在曹操看来,已经说明了一切。
“将赖恭拿下,送回襄阳关押,待战后处理。任何人,不得求情。”
曹操一声令下,很快就驾士上前,将赖恭拖走。
脸色发白的赖恭,连挣扎的勇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