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起一掂量,完全没发现有添料和空室的位置,整个泥陶浑然一体。
当然,即便对这双手对物件重量的判断极有自信,我也没有轻易下判断。
我又那手指轻轻弹了弹。
无论哪个位置,这尊大阿福上发出的声音,都没区别。
这显然不对。
此时场中,幺姐屏气凝神,哪怕黄明昊对我有看法,也没制造动静干扰,包厢里一片寂静。
这样的环境下,我对自己的耳力很有信心。
若有添料或空室,磕碰的声音必定和其他部位不一样。
通过上手和耳力,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尊新出的工艺品!
至于最后一种判断方式,则是通过材料。
陶也好,瓷也罢,制造时期不同,用料也不一样。
哪怕特地用和古人相同的料子,因为环境的改变,料中必定增减一些东西。
若是瓷器,通过上釉和表面纹饰,能遮掩用料的诧异。
可泥陶不行!
用料中但有成分的增减,烧出的色泽、上手时的手感都不一样。
即便能主动添加缺失的成分,终究还是不一样。
这种差别,若是由技艺极好的工匠制造,一般鉴定师,真不一定瞧出来。
毕竟古玩一行,东西太多,单论整体,就分了四大项。
一个鉴定师,终其一生,能精通一项中的一类就不错了。
其中陶器一类,又因为市场价不高,偏冷门,干古玩这一行的,本质上还是为了钱,除非是公家背景的大师傅。
如此,能鉴别陶器的鉴定师就更少了。
但我不同。
通过“三鉴四款一识料”的层层鉴别,我自信能判断出这件大阿福泥陶的真假。
我把泥陶福娃放回檀木盒,对着有些忧虑的幺姐自信一笑,伸手将檀木盒一转,同时在转盘上用力一推。
刹那间,转盘飞速旋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