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符合要求的青壮年前来投军,一时之间当兵成了最热门的职业,起码是在中州范围内。

而且影响是会扩大的,周边几个州的百姓那也都稍稍的得到了消息,虽然不敢确认是不是真的,但也有人动了心。

这几日下来,就有不少周边州县的青壮前来投军。

对此周勃的态度是,只要符合要求一概可以收入。

然而名额有限,而且周勃也不是什么人都收,征兵的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

起码身高六尺七寸,按照这个时代的尺寸也就是最低不能低于1.65米,身家清白,无犯罪记录。

手里有了钱粮,周勃准备这一次征召两万人,为此还和吴季儒商量了很久,关键是讨论整个中州的赋税是否能够支撑起这未来的三万大军的开销。

好在这方面吴季儒还是有些能力的,只要不让他继续干抄家的业务,他就一切都听周勃的。

勉强算下来,三万人马的开销还是够的,只是有些捉襟见肘。

好在周勃有他自己的想法,除去一开始的那一万兵马,新招收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兵,也就是用于上战场打仗的。

还有一类这是辅兵,这类人从事后勤工作,同时也参与训练,这样可以减少打仗时对于民夫的征用,也使得百姓能够更好的耕种生产。

而且这类人的开销也就是待遇会比正兵稍微的差一些,不过同样的接受正规训练,真要到了关键时刻,这些人也能够达成军兵来用。

尤其是周勃在这其中给出了一个上升的通道,那就是正兵并不一定就永远是正兵,而辅兵也有可以成为正兵的机会。

一则,大家共同训练,排出名次来,正兵名次靠后的自然就变成辅兵,而辅兵名次靠前的转为正兵。

二则,一旦发生战斗,正兵之中损失过大,自然会从辅兵中补充进去,补充的次序也是要看平时训练的成绩和名次。

这就给了辅兵机会,也给了正兵更大的动力,所以训练场上每个人都十分的卖力,因为谁都不想被比下去。

其次还有就是待遇问题,正兵每个月普通士兵饷银八百文,大楚朝廷的官兵每个月也才五百文,而且中间还有克扣,拿到手的能够三百文就不错了。

而周勃这边一分钱都不会少,因为根本不通过士兵们的直属上司下发饷银,而是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做后勤处负责发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