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为例,
一郭一县之人,便可以凑出整个帝国统治阶层的人才,而且还是很优秀的人才。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再借用李如璋后世所学的那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经过李如璋的一番鼓励,李顺这才忐忑应承下来,
李如璋让他先从亲卫中挑选机敏果敢的弟兄,组成骨干,再让他们挑选合适的军士。
尤其是做间谍这方面,必须要严格筛选。
挑选机智勇猛,胆大心细者充任。
到时候,他会亲自教授他们一些做间谍的技巧。
重情义的人,往往也心软,所以李如璋又再三提醒李顺,严禁因私废公。
大家都没有经验,有短板是正常的,摸着石头过河,将来肯定也会出不少问题。
但是,来自外界的因素,是未知不可避免的,但是,若是由自身原因导致的,那便是不可饶恕。
所以,务必一开始便严格甄选。
李顺再三保证,绝对不会辜负李如璋的重托。
将李顺送走,李如璋再度陷入沉思。
他还是在思考军队的问题。
裁撤之后的军队人数,只有四万左右。
比起之前少了整整两万有余。
乍一听起来,感觉是少了了很多,似乎对光州而言,减少了不少压力。
然而,实际上,此时的光州,加上当初从幽州逃难的数十万百姓,撑死也就三四十万人。
想以这三四十万百姓,养这四万军士,肯定能养得起,当初六万军士都养了,如何会养不起这四万?
之前是供养十分吃力,如今只能说相对好了一些。
但是,也仅仅是养得起,想要达到富养,全部成为精兵强将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一直让百姓承受赋税钱粮重担,也并非李如璋想看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李如璋一直与朝廷虚与委蛇的原因。
如果不是他们当初自己屯田加上朝廷输送物资粮饷,军队战力早崩了。
可即便如此,这次李如璋回来检阅军队,仍然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训练强度加大,许多将士的胃口便也随之增大。
粮食依旧不够吃。
可若不加强训练力度,又成不了强军。
这是个死结。
还有就是夜晚,许多将士视力极差,
这还是李如璋在潼关巡城的时候发现的,好几次他夜间巡城,走到近处,守城军士都看不清他是谁,
明明李如璋已经看到了对方,可对方只说能听甲叶振作的声响,看不清人。
甚至有几次,都到了弯弓搭箭亮兵刃的程度。
后来,李如璋询问了好多人,才发现,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身体缺少油水引起的,另一个则是夜盲症。
前者是因为身体消耗太大,缺少油水,只能大量补充碳水进行身体补充。
而后者,则是因为缺少维生素,毕竟,军中伙食还是太差,几乎常年以酱菜佐饭,所以导致夜盲症。
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将来征战,少不了夜间作战,夜盲症是一个巨大的弊端。
粮食的问题,尽管李如璋已经让人想法培育优选种子好几年了,但是不知道是方法不对还是其他原因,产量提高的效果收效甚微。
他无比怀念后世的粮食丰收产量。
在后世,那是真正的盛世,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步履维艰啊……
看来,还得想办法,
千万别被其他穿越小说所误导,主角如何富民强军,没钱了,铸造铜钱,贩卖私盐,便能疯狂敛财,最终一统天下。
骗小白呢?
哪个朝廷不是将盐铁专卖,打上官营的标识。
与官争利,活的不耐烦了?
有人胆敢走私贩卖,那是杀头的罪过。
没看见自己开矿冶铁,都是躲在山谷里,封锁消息,做的极其隐蔽。
除了几个主要官员,其他人一概不知。
至于铸币,那是九族消消乐的奖励。
这就是为什么李如璋宁愿开采金矿,再兑换银子给军中筹措粮饷,也不愿意铸币。
先不说你铸币,会不会扰乱整个市场经济,百姓认不认可,即便你强逼着百姓用你铸造的铜钱,
民心要不要了?
朝廷那边不管不问?
一旦铸币,表示你与朝廷决裂,成为乱臣贼子,朝廷要不要派兵攻伐?
铸币这一步是要走,但不是现在。
该怎么办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思索一番后,李如璋有了主意。
既然陆地上的事目前解决不了,那就转战海洋。
还是可以开盐场,不过要将盐场开到岛上,隐蔽行事。
而且不能直接贩卖私盐,要用贩卖海鱼的借口,夹带私货。
你说我贩卖私盐?
我明明是卖咸鱼,路途遥远,只不过盐多放了一点点,怕鱼坏了。
如果再有人较真,那就再花点钱打点一下,问题想来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