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模棱两可

吕不韦说那不行,我得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的《吕氏春秋》完成了,毕竟最开始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和战国四君子争个名声。

所以他想了一个主意。

咸阳城南门外,他命人将书册抬了过去,并且悬挂千金,声言不管是外国游学士子宾客,还是本国有识之才,能指出上面的错误,删改增添一字的,赏千金。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大家觉得稀奇,几天下来,南门围满了人,吕不韦甚至请了诸位同僚去观赏,面子上算是挣足了。

只字不换。

这并不是说《吕氏春秋》真的没有一点瑕疵,你想想怎么可能,现代出一本书还有新版旧版不断改进呢,更何况是当时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

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众人忌惮吕不韦的势力,不敢改。

“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

吕不韦确确实实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自己连同这本书,将永远名扬于世。

可最初的最初,他并没有抱这样的目的。

在他心中,《吕氏春秋》的第一位读者应该是嬴政。

是的,他想要通过这本书,向嬴政传授他的治国思想。百年以后,希望嬴政能通过这样的理念去治理秦国。

这是好意,吕不韦也确实想得十分长远,可尴尬的是,嬴政对这本书里的思想并不太感兴趣。

姬昊不是这样教他的。

当今天下未平,群雄争霸,人心不古,所以首要之事是应该化多为一,结束乱世。

用儒家思想可以实现吗?道家可以吗?嬴政觉得,只有法家才有这个能力。

可吕不韦又不仅仅只想到了这些。

他知道天下归一是迟早的事,这个使命极有可能会落到嬴政手里,统一前可以用法家,但天下安定下来之后呢?法家会不会太苛刻了些?太残暴了些?

身为商人,他不赞成一直用法家维系并统治社会。

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