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模棱两可

所以《吕氏春秋》就是在讨论意识形态的问题,如果细读,你会发现它已经形成了最初的、较为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不再是非儒即法,而是兼采众长,扬长弃短。

吕不韦觉得他对未来的设想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他想不通一向和自己意见一致的嬴政为什么会对这部书的理念有这么大的抵触心理。

不行,吕老总不死心,还得再试试。

亲政大典结束后的某天,吕不韦和嬴政闲聊,又掰扯出这事来。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王上是否认同此话?”

“确有一定的道理,寡人,认同。”

“举凡做大事者都要有一定的魄力,如今六国衰弱而秦国独强,依臣看来,这种局面不出十年必要打破。到时天下改头换面,万民必要感念王上恩德。”

八字还没一撇呢,现在就开始捧杀,就真的那么笃定统一天下的人会是嬴政?

嬴政淡淡一笑,对吕不韦的话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知道,这些称赞只是为后面的话做铺垫。

“臣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思考一个问题,卫鞅之法,到今日已有百余年,条律不改,样样遵守,是否有弊端?”

“仲父所指,是何弊端?”

“商市。秦国重农轻商已久,无论是军队作战能力还是农耕水平皆赶超六国,可唯独商业,似乎有所偏废。”

这话如果是别人来说,嬴政或许会认真考虑。但从吕不韦口中说出来,怎么着也觉得有点私心的意味。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再婚之后仍然放不下前任,冥思苦想,总觉得应该在为ta做点事。

经商是吕不韦的老行业,前面已经说过,他掌权以来,已经给商人谋得了许多福利,但这只是暂时的,最高统治者嬴政并没有从心理上认同吕不韦的做法,或许哪一天,因为战争原因,吕不韦苦心营造的经商环境又要被打破。

他试图让嬴政接受他的思想,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仲父的意思,寡人明白。但前有魏国之鉴,寡人不敢擅自革新,这是一场不容试错的成本代价,寡人,现在不想冒这个风险。”

嬴政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但吕不韦听懂了。

话已至此,他确实不能再说什么了,否则就是不识时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