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曹子文势压中原 邓士载兵锋南指

雍凉二州防务由司马懿总管,下辖主将郭淮、郝昭,大将夏侯霸、陈泰、徐质、王双、王基、孙礼、胡遵、戴陵、秦朗等。但由于满打满算只剩下五万可用兵力,故将人口、兵力、物资进行全面收缩集中,仅做重点防备。又将天水、南安一带搞得荒无人烟,以为缓冲地区。

与强将寡兵的西线相反,东线扬徐二州防务由臧霸主管,贾逵主谋,曹彰遥控,下辖主将文钦、王凌,大将诸葛诞、乐綝、许仪、张虎等,拥兵七万。看似武将质量下降一大截,兵力也没比雍凉多多少,但是应付东吴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河北嘛,四方安定了,土地也基本开垦完了,再留兵有个锤锤用?故除驻有两万军用以预防不安定因素外,已尽数迁至中原。

中原一部在南郑——上庸——襄阳战役中是损失最大的,但有了河北八万生力军和海量物资的补充,也算是兵多粮广了。如果再加上洛都的十万常备机(救)动(火)力量,荆宛一带甚至可以短时间内集中二十三万大军。一切军机大事由曹彰亲自坐断,下辖刘晔、蒋济、程武、文聘、夏侯尚、田豫、邓艾、胡质、毋丘俭等,更有曹休主管前线诸事。真可谓是谋臣如雨,将星如云。

理想中常态情况下,中原大军(常备十三万)一分为三,一支前线作战、一支后方休整、一支作为接应,以车轮战的形式在边境打长期消耗。同时广撒细作于荆州各地,打探情报、散布谣言。如果季汉调大军应对,则转入守势,彼势难持久。而一旦季汉兵力分散,当即全军梭哈,以雷霆之势席卷荆襄。

如此逼迫汉军进行对等消耗,最终疲于应付。又因为此战术两边防守,中间压制,形如三尖叉,如是,曹魏高层称之为“三叉戟战术”。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个战术旗开得胜的第一步,是需要将“叉尖”送入敌军要地。制造足够的声势,才可能以小股部队撬动大部力量,否则战线汉近而魏远,很难起到对等消耗的结果。

如此重任,理应慎重,故中原文武大多认为是役应由沙场宿将文聘打头阵。文聘虽是降将,但随驾多年,战功赫赫,亦自认为当仁不让。

但是结果出乎意料,曹彰另有人选。

“邓艾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