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博研献计惊四座 上下通力为事成

张良吕尚或许真解不了这等“死局”。

封建时代的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莫名的尊古贬今思潮(由于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哪怕现在也不乏此类),甚至于部分人将其神话、宗教化。似乎但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永远不会错。

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从哲学角度讲,任何所谓真理,在时间线、空间域延展 超过一定限度后,都是绝对的谬误。先贤们提供了军事思想的原则和框架,而历朝历代的军事家们又在以实践与总结对其思想内容进行修正与翻新。数千年的积累早已将最初的框架拔到那个时代的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从理性角度来看,放弃襄阳绝对是最优解。向西是绵延千里的上庸山道,完全可以以少量兵力阻击曹魏大军;而向南,江陵以北,西有荆山,东有襄水,拥有狭长的战略纵深,可操作空间也大幅提升。足以省下大量军力,真正的一念之间天地宽。

但赵云说的也没错,“襄阳有失,非惟冲要拱手,纵各军将士,亦必有怨言”。如果主动放弃襄阳是为了打一场大胜仗,或许还能让众将士支持,但仅仅是当“缩头乌龟”,势必会引起各方面的不满。在当下时代,存人失地理论是不可能让大多数人无条件接受的,尤其是季汉连战连捷的情况下。地利与人和之间,还应尽量以人和为主。

于是乎,在“低消耗,高效能”的要求下,独孤彻在府中憋了三天,画坏了十几张地图后,提出了无后方作战的设想:

如今曹魏集团经略中原,雍凉一带兵力空虚,攻敌之必救,惟有长安。然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已不做考虑。那么有没有率领一支军队,在敌占区活跃并稳固一块地盘的可能呢?

这是一个极其超前的想法!

如果能成功,无异于在敌占区楔进一根无法拔除的钉子。但脱离大后方作战在冷兵器时代亘古无有!(孙仲谋远征辽东那个不算哦。)在交通基本靠走,传话基本靠吼的年代,这不仅是对作战将领的考验,更是对士兵素质、政治团结程度、不同战区预判配合的综合性考验。

伤害极强,但风险也极大。

如此引申出来三个问题:地点选择问题,当地人心问题,士兵综合素质问题。

显然,在雍州乃至中原地带打开缺口的收益是最大的。但为了确保成功率和万一失败后补救措施的实行,独孤彻将地点选择为凉州。

从辩证的角度看,不去攻打曹魏十万火急的核心地带,未必会有引起其足够的重视,能为远征军的发展留存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当汉军扎根后,势必在凉州掀起各种风浪,也能起到调动魏军的功效。但此时再想送客,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再者,在凉州做文章,也可以为日后季汉的骑兵建设打基础嘛。

士兵综合素质也是不得不仔细考虑的问题。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可能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甚至生死未卜的环境下作战,如何保证军心战心,将是对远征军最大的考验。

对此,独孤彻认为需要在汉军中精挑细选一支精锐。远征军也不宜急出,有必要先做好士兵的思想建设工作。改掉其旧军阀普遍存在的恶习,至少也要做到岳家军那样。

这就不得不扯到至关重要的人心问题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远征军在凉州的一切兵员补充,物资补给,均需要依靠当地百姓。尤其是调来曹魏重兵之后,更需要军民一心,才有存活的可能!

好在季汉有不少凉州通,在给予当地群众良好的初印象以及应对当地民俗方面可以起到不小的正面作用。而后续发展,就需要主将的随机应变了。另外,得力于曹魏在边境对异族的暗杀、离间、强制迁徙等政策(比东汉末的打草谷好点),以及对当地汉民的高压统治,大大提高远征军在凉州扎根的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挨家挨户搞宣传,不如花园口和还乡团。

……

诸葛亮、赵云一脸黑线的听完独孤彻的计划报告,还是被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此分析有理有据,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尤其是这个独孤彻多次把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冀县救姜维家属与街亭局部歼灭战),对其判断,自也不能以常理度之。

而且该行动的实施成本与成功后的收益着实诱人,就算早期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也可以就此退回,再考虑其他方案。

三人商议多时,又补充了一些细节后,通过了该项行动计划。诸葛亮随即致书陈到,令将部队收缩,勿与消耗。除沿河防线布置少量应急之兵外,其余皆宜还屯襄阳诸县,敌进我进可也。又令魏延率部就地驻扎屯垦,以缓解襄阳粮草消耗之急。

任何一项不符合古训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是困难重重的,其故自不在敌,在国中反对浪潮耳。好在季汉拥有当世的SSR级三项全能王诸葛亮作为此行动最坚实的后盾,提供了能提供的一切支持。

军事方面:为便于远征军统一管理,诸葛亮给予了独孤彻最大的权限。除军事自主权外,还有敌后战区临时政策的自决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政治方面:为避免朝堂上的不和谐声音,诸葛亮拉上赵云,一起做了独孤彻“忠于国事”的担保人。也多亏刘禅对他这个相父全方面的信任,否则就算能允许这个不受控制的行动,也会有指派监军、布下暗棋等各种制衡举措。

经济方面:为避免远征军在初期即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以及便于扩张期间的各种运作。除粮草外,诸葛亮还提供了足量的战略资源,盖黄金百两、蜀锦千匹、食盐千斛、五铢钱十万(按军阀混战前粟、谷、麦220钱/石,米酒30钱/斗的市价计算),以为军资。

最后,除留下赵云确保行动失败尚可接应外,一应在汉中的文武将领均划入独孤彻的点将范围。

正是:一隅复国非易事,勠力同心何患忧?预知独孤彻如何点将,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