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同仇敌忾

愚园梦魇 顾灿 5544 字 15天前

说话间,夏完淳和陈子龙一起进屋,宾主寒暄过后,陈子龙说:“我到山后采了些竹笋和蘑菇,还打了两只野鸡,真好招待两位贵客。听说谷公子曾在南京组织民防团练,还和罗公子一起冒险到扬州梅花岭修建史阁部的衣冠冢,令人敬佩,真不愧为江湖救星!”天赐说:“陈先生过奖了,我和罗成只是江湖义气,尽了一点义务而已。我看你这细林山扼江据险,确实是一处难攻易守,极其隐蔽的抗清据点。”罗成说:“我表哥在太湖湖心一个极其隐藏的小岛上早就建立了一处秘密抗清联络据点,还有一支义勇军船队,平时是内河和海上贸易船队,战时就成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水师。”陈子龙说:“今晚我们烤野鸡,炒竹笋和煮蘑菇汤,边吃边谈。”

夏完淳说:“好久没吃这香喷喷的烤山鸡了,老师的厨艺,就像老师的诗词文章一样,堪称一绝。”陈子龙说:“隐居山上,平时十分清谈,没有什么好吃的,也是贵客临门,难得诸位有这口福。这是自酿的米酒,甘甜醇厚,大家一起干一杯。”罗成说:“这竹笋鲜嫩,蘑菇味美,比大鱼大肉好吃,陈先生真乃湖海之士,性情豪爽好客。”天赐说:“陈先生,我可以在军饷和武器上支持你们首先发动松江起义,随后我们在太湖响应。有关起义事宜得好好谋划,特别要注重起义队伍的纯节,防止鱼龙混杂,警惕被叛徒出卖。”夏允彝说:“抗清起义这样的大事,我们都没有经验,只能边干边学。”夏完淳说:“谷公子提醒得及时,越是在复杂困难的形势中,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们一边开怀畅饮,一边商讨起义大计,抨击天下时事。夏完淳少年意气,在这细林山的荒台草庐中谈起伤心往事,师生俩抱头恸哭,直冲屋顶。但是陈子龙毕竟胸有成竹,他悲而不馁,酒酣气益振,睥睨那些卖国求荣的乱臣国贼和满清八旗贵族,显示了傲慢的姿态,他对未来满怀信心。陈子龙这种豪迈气魄感染了夏完淳,使他也更加意气风发,师生俩沉浸在起义前夜的兴奋和激动之中。天赐和罗成举杯预祝他们起义成功,陈子龙和夏允彝父子举杯相约在太湖胜利会师。他们一直商谈到三更才歇息。

天赐望着窗外凄凉的月色和苍茫的山林,聆听远处山溪汨汨的流淌声和猫头鹰的啼鸣声,久久不能入睡,他不知道此次起义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是除了揭竿起义,抗清复明,别无选择。正是:

满目疮痍盖地哀,滚滚乌云铺天来。

八旗铁蹄践中原,江南义士怎徘徊?

揭竿而起细林山,振臂誓师群举杯。

江枫茂苑春日晖,义军旌旗飘胥台。

第二天黎明,天赐和罗成告别陈子龙和夏允彝父子,驾舟回到苏州愚园,继续秘密筹划抗清复明起义大事。

多尔衮再次下剃发令,命令称:“遵依者为大清国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冠”,“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并令剃发匠挑着剃发担跟随八旗兵之后出征,强制剃发,稍一反抗,即杀头悬竿示众。江南民众纷纷起来反抗,闰六月初一江阴军民推举阎应元、陈明遇为反剃发斗争的领袖,立下了“头可断,发不可剃”的誓言,首先奋起抗击满清八旗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屠杀政策。由此开始,苏淞各府县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苏淞军民此起彼伏的抗清战斗,钳制了满清几十万兵力,使鲁王和唐王两个南明政权得以从容建立。明朝官绅张国维等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不久,礼部尚书黄道周和郑芝龙等复立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绍兴的张国维和福州的黄道周都坚决主张抗清复明,但是鲁、福二王不以抗清复明为己任,却互争正统,互不相容。鲁王是明太祖十世孙,世封山东,唐王是明太祖九世孙,世封南阳,唐王是叔,鲁王是侄,唐王欲让鲁王退为藩属,曾派使臣带饷银十万两犒劳浙东将士,可是鲁王不理不睬,闹得两王水火不容,致使浙闽两个南明政权遂成仇敌,鲁王和福王各自内部派别林立,纠纷不断,根本无法一致抗清,给满清分化离间有了可乘之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南广大汉族同胞不堪承受满清八旗兵的蹂躏,纷纷揭竿起义,他们或依附于浙东鲁王,或通表于福州唐王,苏淞各府县的反剃发斗争尤其壮烈。天赐和罗成往来于松江、昆山和苏州之间,与陈子龙、夏允彝父子和顾炎武、归庄共同策划起义大事。天赐与家人商议:“松江的反清义士,推举陈子龙以南明给事中的身份,与总督沈犹龙、吏部主事夏允彝,联合水师总兵黄蜚等联合起兵,他们与浙东的鲁王取得了联系,还得到了封印。”谷国栋说:“我想如果他们依附于南明小朝廷,那就变得复杂多了,就怕意见分歧,纠葛不断;还怕鱼龙混杂,混入奸细。”罗成说:“昆山的顾炎武和归庄都是很单纯的反清志士,他们计划在昆山起义,就是没有懂军事的人,我带几个武艺高强的弟兄到顾炎武身边当军事参谋,协助他们起义。”

天赐说:“那我就率领一支义勇军队伍参加陈子龙的松江起义。父亲提醒得对,我们得保持高度警惕,谨防奸细和叛徒出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谷国栋说:“谷家的义勇军船队,浇灌了我们父子两代人的心血,还是留守太湖为好。”罗山伯说:“大哥说得对,我们只能率领部分义勇军船队准备在太湖举行起义,还得留一部分船队留守无人小岛上的秘密据点,一旦天赐和罗成在松江和昆山起义失败,还可以有个退路。”元贞和欧阳煜说:“我们可以组织谷门女将,成立一支女兵队,驻防太湖秘密据点。”大家商量已定,天赐率领一支义勇军队伍奔赴松江,罗成带领几个武艺高强的弟兄到顾炎武的身边当作战参谋,罗山伯率领部分义勇军船队,筹谋太湖起义;谷宪政则带领剩余的义勇军船队留守湖心秘密小岛,建立后方根据地,元贞和欧阳组建的女兵队伍也驻守秘密小岛,兼做联络站工作。小娇则带领一支义勇军小分队和家丁留守愚园,侍奉老人,照顾孩子,看家护园。天赐秘密派遣卞文雄带领部分弟兄,已顺利打入了清军内部,深得汉族八旗将领吴胜兆的信任,在他的军营里当副将,可以及时提供清军内部情报。

自闰六月以来,江南各地纷纷举行反剃发抗清复明起义,除陈子龙、夏允彝的松江起义外,还有:原南明兵部尚书吴易、孙兆奎等起兵于吴江;中书葛麟、主军王期升起兵于太湖;卢象观起兵于宜兴;朱集横、王佐才、陈大任起兵于昆山;益王朱由本据建昌;永宁王朱慈炎据抚州;兵部侍郎杨应麟据赣州,金声、吴应箕、江一天为首的徽州起义,屠象美领导的嘉兴反剃发起义,等等,最为激烈的就是江阴和嘉定人民的反剃发战斗了。打入清军内部的卞文雄悄悄的回来告诉天赐:“豫亲王已经回到北京清廷,多尔衮派大汉奸、大卖国贼率领满蒙汉八旗精兵,到江南总督军务,招抚起义的各路义军。”

天赐从北京天娇的情报站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原来,警报接二连三传到摄政王多尔衮那里,他紧蹙眉头,惊诧道:“这明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英勇忠义的百姓和臣子,而且如此的不怕死?”在一旁侍立的降臣范文程和洪承畴羞愧无颜,在那些趾高气扬的满洲王公大臣面前更觉低人一等。据说洪承畴是投降在庄妃大玉儿的石榴裙下的,他与庄妃在蒙古包中还情意绵绵绻缱了半宿,为此多尔衮至今还醋意犹存。但是多尔衮心中明白,要想征服有上亿人口的汉族,光凭武力镇压是绝对不能成功的,还得以汉治汉,依赖这些投降的汉臣汉将。于是他不得不下问范文程和洪承畴二位汉臣有何锦囊妙计。洪承畴说:“南明弘光小朝廷灭亡后,在浙东和福建建立的鲁王和福王两个南明小朝廷为争正统,已经水火不容,如同仇敌。大清八旗正可趁此良机,采用离间之计,各个击破,一举荡平。”多尔衮问足智多谋的三朝元老范文程:“英亲王和豫亲王刚刚还朝,不便再派他们出征江南,你看还能派遣何人担当此重任?”范文程说:“大学士洪承畴能文能武,又熟悉南方原明朝官吏情况,派他到南方督理军政,招抚江南,最合适不过了。只要采取剿抚并用,双管齐下,料想终能达到目的。”于是,多尔衮命令洪承畴率满蒙汉八旗精兵,总督军务,并负责招抚江南各路义军。

这时传来杀人魔王多铎得了不治之症天花,已经昏迷不醒。正巧钦天监监正汤若望来报告明天晚上十一时二十三分发生日食,多尔衮听后惊呼:“不好,天狗吃月亮,我大清必有灾难降临!”汤若望问:“出了什么事了?我能帮点什么忙吗?”多尔衮沉吟了一会说:“我的亲弟,豫亲王多铎得了天花症。”多尔衮指望这位学问高深的德国传教士能拿出什么起死回生的高招,但汤若望不吱声了,他知道,天花是不治之绝,尤其是成年人再出天花,几乎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贫民百姓和达官贵人因为流行性天花而死亡,虽然请萨满巫婆跳神消灾,多铎也不能幸免于死亡的命运。汤若望这个方脸大耳,金发蓝眼,个子不高,肚子微隆的小老头,虽然能准确无误的对天文事件作出预报,还懂得红夷大炮的制造技术,但对这种流行性天花病也是束手无策。多铎的不治而亡,对多尔衮的打击是巨大的,从此他失去了厮杀疆场、威福自专的股肱,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冷酷暴戾。大家听到多铎得了天花,不治身亡的消息后,都拍手称快:“老天长眼,这个杀人魔王终于得到报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