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朝廷能拿出来的钱也是非常有限的,于是曾国荃就奏请朝廷,大幅减免缓延晋西的赋税,削减晋西农人的劳役差使。可是这样还是不够,于是曾国荃又开始向左中棠、李鸿章、丁日昌等这些自己昔日的同袍、同僚,伸手要钱,凡是他能够联系上的,都被他借了个遍。
就是这样,可也还是不够啊。当时晋西受灾的人口有五六百万之多,每天至少也要三万石粮食,才能控制住饿死人的速度。
曾国荃这时候也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可是他又绝不肯放弃。情急之中,他突然想起了当年与哥哥曾国藩一起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光明军时的做法。当时朝廷只给了曾国藩一纸空头圣旨,也就是允许曾国藩在家乡征招乡民成立团练。然而朝廷虽然给了所谓团练的建制名头,军费却是没有的,得让曾国藩自己想办法。当时曾国藩也是形势所迫,就奏请朝廷给予自己开设捐纳之权。
所谓捐纳,说白了就是卖官鬻爵。
湘军能够最终打败太平光明国,一定程度上正是靠着“厚饷养军”的制度作为基础保证的。也正因为此,军费开支非常大。而这钱,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靠着卖官得来的。
晋西商人是当时黛青最有名的商帮。中土的传统是重农轻商,商人即便再有钱,社会地位也不高。所以一旦商人发了大财,都会想方设法改换门庭,花大钱给自己穿上官衣,用以提升社会地位。
所以,这招对于晋西来说是非常适合的。
于是,通卖官鬻爵,曾国荃为晋西筹得捐银高达一千零二十九万两,粮食三百万石,这笔收入全部被用于救灾,是所有救灾款项中最高的一笔。
不管怎么样,就是靠着他这样的苦苦支撑,硬是维持着晋西没有因为灾情而走向崩溃。
曾国荃统筹晋西全局,自然也非常清楚李伯约在晋西所做的一切。起初他总觉得这些洋夷没安好心。数十年来,黛青帝国吃尽了洋人的苦头,现在黛青有难,洋人不落井下石已经算是难得,又怎么可能真心相救?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李伯约真的是毫无私心的纯粹来救人的。
再后来他甚至听说,李伯约对于包括其祖国吉利国在内的西洲列强对黛青的罪行持反对态度,也就对李伯约以及内陆会的看法大为改观。想到之前在镇压太平光明国的时候,也有洋人组织洋枪队相助黛青朝廷军,不禁学感慨人性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