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游览颐和园二

昆明湖习惯上按位置分为南湖与西湖两部分,湖中矗立着三座小岛,象征神话传说中的三座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面环水的岛岸,皆以青白巨石砌成泊岸,坚固而美观。

岛上花草树木繁茂,视野也特别开阔。

昆明湖西北部有一座石舫。

穆野以前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这石船。

石舫全长36米,由巨石雕成,始建于1755年乾隆时期。

乾隆当年引用唐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建造了该石舫,用来象征清朝政权稳如磐石,任凭风浪如何汹涌,永不能覆。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火烧三山五园,这场浩劫使得颐和园内的许多建筑都化为灰烬。

石舫上的中式舱楼也全部被焚毁,石舫的船体部分因由巨石砌成而得以保存,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穆野坐在船上悠然地向北眺望,远处是高耸的佛香阁和万寿山。

东面则是宛如一条长虹卧波的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这座桥是乾隆仿照北京卢沟桥而建,其长约150米,宽约8米,不仅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桥梁建筑。

整座桥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上百个桥栏望柱顶端雕刻的544只大小、形态各异的石狮。

这些石狮栩栩如生,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严庄重,有的嬉戏打闹,有的则目光炯炯。

石狮子数量比卢沟桥还多了59只!

无论何时从颐和园的哪个角度远望,这座洁白的石桥都宛如一条玉龙横卧于碧波之上,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桥面上,十七孔桥会呈现出一种“金光穿洞”的壮观景象,金色的阳光透过桥洞,洒在桥墩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仿佛一座金色的桥梁。

这一景象吸引了无数摄影发烧友竞相驻足观看拍照,啧啧称奇,令人不禁感叹于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和审美情趣。

走过十七孔桥,在八角亭中停留片刻,一直走到昆明湖中的西堤。

走在西堤上,沿岸栽种着婀娜的柳树。

微风轻轻吹拂,带来丝丝凉爽。

杨柳依依,轻柔的枝条随风摇曳。

水鸟翱翔,几只水鸟展翅翱翔,它们或低飞掠过水面,或高飞入云,自由自在。

满眼的柳色翩跹,啾啾的鸟鸣入耳,移步换景,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令人联想起江南水乡。

西堤上有六座桥。

有柳桥,拱形桥,方形桥,三孔桥。

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的一座拱券结构石桥,其余五座都是带有木结构桥亭的石桥。

玉带桥的桥身和桥栏选用的青白石、汉白玉石材,色泽洁白如玉。

高耸的桥拱,曲线型的桥身,弧形线条流畅而优雅,而且轮廓挺拔,就像一条环腰玉带。

乾隆帝便将其命名为“玉带桥”。

当阳光洒落在玉带桥上时,半圆形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相互映照,合成为一轮圆月,营造出一种温润柔软、如诗如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