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祸水东移

猫踪迷影 黑瞳迷影 2222 字 16天前

这宅子稍大,在第三进,有个花园,池塘花树,亭台楼阁,游廊画壁,在群山映映下,显得非常闲适精致。乾隆爷当初住的伴云亭就在这里,我俩围着楼阁般全封闭的亭子转了圈,心里有点纳闷,乾隆爷为何不住正房,偏偏住这四面漏风的亭子间?真龙天子,品味真和我们这些俗人不同。

走走看看,一个下午就消磨掉了,回去上网一查,原来这古宅院落还有颇多说法,我也就不再赘述。

总之庭院深深,山林绰绰,穿山过院,老宅之森严,山野之烂漫,相映成趣。

值得一游。

带老婆孩子去丽水玩了几天。

外地人一谈江浙,就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吴侬软语,其实苏南苏北,浙东浙西差异极大,风物人情全不相同。本来苏南浙东在元朝同属江浙省,明太祖朱元璋见这个省人杰地灵,财势过大,怕尾大不掉,于是掺沙子,把江浙省一分为二,把浙东和原属江西、福建的一些地方组成浙江。

丽水地貌风俗大概更像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物产不像浙东那么丰腴,民风也更强悍精明。说起打架,我们都以为东北虎、西北狼狠。其实东北人、西北人打架更多是在挥洒荷尔蒙,靠着一股血勇,抡起拳头,胡打一气,在意的是发泄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浙西、闽南人不一样,因为那里多山少田,求生不易,生活把他们磨砺更坚韧,更精明,也更血性。他们轻易不动手,但为了争取为数不多的生活资源,一旦动手,是敢玩命的。

据说赫赫有名的戚家军,就是丽水、义乌一带的人组成的。戚继光就是看中那里的人能吃苦、肯动脑、善配合、下手狠的特点,所以特意从那征兵,锻炼成戚家军。倭寇穷凶极恶,大明官兵大多闻之色变,唯有戚家军,敢追着倭寇打。倒也不是他们有多爱国,而是戚将军有令,砍鬼子头是有钱拿的,而且价码还不低。要钱不要命,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之前就有丽水的朋友告诫过我,到那最好低调点,否则惹了当地人,后果很严重。

所以我去之前,心里多少有些惴惴,特别是发生了丽江事件之后,丽江丽水一字之差,丽水人可比丽江的厉害多了。

小主,

去了才知道,担心完全没必要,对我们这些外来客,当地人客气得很--都商业社会了,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更何况素来精明的丽水人。

我们没碰到戚家军的后裔丽水男人,却接触到的几位丽水姑娘---当地的导游和宾馆服务员----她们眉眼朴实又不乏灵秀,身材匀称,衣着打扮明艳时尚。待人接物没大城市人那么圆滑世故,有股小家碧玉特有很亲切真诚。

风景更是不俗,层层青山,座座幽谷,再点缀十里桃花,一泓好溪,空明俊秀,美不胜收。最绝的是,那里山色秀丽,却还微微带着一丝险峻;水流时缓时急,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十分灵动。山水的结合也十分巧妙,山脚下,沿江凿一栈道,水就在栈道的木板下流过;小道沿山而上,道旁时有溪水潺潺;半山腰,多会淤出一个小水潭,蒲草摇曳,鱼儿摆尾;山顶常挂会下一丛瀑布,飞流直下,无银河落九天的雄奇,却平添了一份山水相依的旖旎。

山水间偶尔现处一角凉亭,几间茅屋,野趣之外,又加了几分隐逸。兼具苏杭的秀美和桂林的奇丽,是一家人踏青春游的好去处。

景色犹如仙家幻境,故景区被命名为仙都。仙都的山很险,直接在岩石上凿出的山路,很多地方都没栏杆,窄处仅可一人侧身而过,脚下就是几十米的山谷,还时不时来个七八十度的陡坡,很是刺激,妙在山险却不高,稍觉腿软心跳,就已经到了山顶,仿佛经过设计般恰到好处。我拽着五岁的儿子,一路连滚带爬,也有惊无险地登了顶。站在山顶,俯瞰山下水秀田青,小家伙顾盼自雄,很是自豪。

可惜,号称“天下第一峰”的鼎湖峰是一座孤峰,壁立千仞,四周如斧劈一般陡峭,没法攀爬。否则登上去,看看轩辕黄帝炼丹的地方,还有山顶翠湖的绝妙景色,一定更过瘾吧?

很多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