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你啊!我争了一辈子,算计了一辈子,心狠手辣了一辈子。也不及他的万分之一啊!”
“这熟悉的声音,难道是?”
赵恒转过身去,只见一个身穿衮袍的中年人,满眼慈爱的看着赵恒。
“父亲?父亲真的是你?”
没错,此人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为了权力,我对弟弟,侄儿,嫂子不仁,对哥哥不敬。涪陵宪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唉.....为了这衮袍龙冕,为了证明我不比他差。费尽心机,劳碌一生,我背负骂名,却终不可得。”
“三叔难道真的是您......”
赵恒想到,自从“烛光斧影子”大伯去世以后,三叔和几个堂兄弟相继去世,就有人传言是赵光义做的,但他始终不相信。
赵光义并不答话,只是独自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雄心壮志冲云天,欲揽山河意万千。空有豪情难成事,才疏力薄梦难圆。我从大哥手中接过来的江山,是一座欣欣向荣,将要完成大一统的江山。国富民强,财政充沛!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二十万禁军横扫天下!大有大唐气吞万里的气魄,可谓是逆天开局了。然而我执政数十年,扔给你的却是一个破烂摊子。”
是啊,赵匡胤执政时期,不能说军力一定强过契丹,但至少契丹对大宋是保持畏惧的,北征契丹没怎么输过。而到了赵光义的时候,二十万宋军发动高梁河之战,大败而归。赵光义也中了一箭,颜面扫地,更是上演了驴车飘逸的名场面。赵匡胤终其一生积攒下来的精兵强将损失过半,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力大减,且在与契丹的对抗中逐渐处于劣势,就连弱小的党项也开始有了不臣之心。鞑靼影响了北宋后期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格局。
“辽国人开始欺负到头顶上来了,西夏人再不是臣子了,连自己国内都有了四川大起义的反叛。若是能让大哥多活几年,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百姓会更富足,国家会更安定。唉......”
“不,父亲,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就在父子说话的时候,浮桥上督军的赵匡胤看了赵光义一眼。面带微笑的问赵光义
“二弟啊,你快乐么?终生追求,用尽手段,现在你满足了么?”
赵广义面带苦笑的回答
“我来过,我奋斗过,如此而已。59年的岁月,22年的风霜,经过便是经过了呀!”
赵匡胤听到赵光义的回答,微笑着说。
“你风沙里走了这一遭,可曾寻到的到那至高无上的黄冕?又可曾撞上虎伥坠崖,波涛打架?只怕你瞎了眼、聋了耳、乱了心。越是贪图完满,越是搜不干净,欲壑难填。没天命又不认命,可曾真的满足过?你听,那风里传来的,都是求而不得的声音。”
赵匡胤一脸平静的看着赵恒和赵光义道。
“二弟,该上路了。”
说罢拍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