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阳高升,晒谷场的玉米堆越来越大。
杨县令叫来里正,“方里正,县衙的人闲着也是闲着,你去找来称重工具,我们先行开始称重。”
“是,大人稍候,称重工具已准备好,小的这就去拿来。”方里正回道。
说着里正快速走进祠堂,搬出里面的称重工具。
杨县令指挥着衙役们按顺序地上堆放的玉米放入称重筐里,县丞和师爷称重,春琼记录。一时,晒谷场也热火朝天忙起来。
衙役们有条不紊地将玉米搬运到称重筐,春琼握着毛笔,站在一旁的小桌前,专注地盯着称重的过程。
“第一户,方二牛,玉米棒净重一千五百二十斤!”县丞洪亮的声音响起。春琼迅速将数字记录在账本上,还不忘在旁边标注方二牛家的序号,字迹工整而清晰。
方二牛正好送回来最后一背篓玉米,闻言快跑几步,“大人,这里还有最后一筐。”引的众人忍不住笑。
杨县令笑道,“跑慢些,即便少称你这最后一筐,这一筐也是你的。”
方二牛卸下背篓,看着衙役将背篓里的玉米倒进称重筐,他眼睛笑得眯成了缝,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不能少称。今年这玉米可是新种植方法第一次种植,里正说了,每一个玉米棒都要称重,好让县令大人和大姑娘亲眼看看他们给村民做出的贡献。”
春琼和杨县令对视一眼,对于村民们的质朴想法,满满感动。
“好,每一个玉米都要称重,保证大家的产量都能准确的记录下来。”杨县令笑道。
县丞再次喊道,“方二牛,再加一百五十斤。”
春琼连忙记下数字,并写下合计重量,同时大声道,“方二牛,玉米棒净重合计一千六百七十斤。”
人群瞬间炸锅,“二牛,你家玉米地两亩多吧?这可是大丰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