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婶,这家那块地两亩两分左右,就是说呢,照这产量,明年一年都不用担心饿肚子了。陈婶,你别羡慕我,马上就轮到给你家称了,你家地面积大,收成更好!” 方二牛挠挠头,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眼中满是喜悦与自豪,“今年这收成,多亏了大姑娘和县令大人啊!”
周围的村民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一个个抓心挠肺,都急着想知道自家今年的收成。
杨县令清了清嗓子,道,“各位乡亲,地里没有收完的继续去收。本官按照这堆放顺序一家家称重,免得出错。二牛,你家的玉米称完了,是不是要去敬告祖宗?敬完祖宗可以背回家了。”
“是。”听了杨县令的话,众人暂时压下激动的心,继续返回地里。
称重工作持续进行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越来越高,大家的额头都布满了汗珠,但没人喊累。师爷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对春琼道,“不愧是杨东家,这记录可真细致,以后县衙的账房先生都得向你请教了。”
春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师爷过奖了,我也就是认真点,可不敢跟专业的账房比。”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称重工作顺利推进。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大部分村民的玉米都已称重完毕。
杨县令看着记录的账本,满意地点点头,“大家都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下午接着干!”村民们纷纷散去,准备回家简单吃个午饭,养精蓄锐,下午继续完成这承载着一年希望的工作 。
县衙众人在里正家吃了便饭,回到晒谷场,继续称重。阳光愈发炽热,晒谷场上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懈怠。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可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每报出一个重量,都伴随着村民们或惊喜或满足的神情。
直到日落西山,只剩下最后几户人家的玉米还未称完。此时,一位年轻的媳妇背着背篓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 “对不住,对不住,家里孩子突然哭闹,来晚了。”
杨县令笑着摆摆手,“不碍事,快把玉米倒过来称重吧。还剩多少未收,让大家伙儿去帮帮忙?”
“没了,没了。都收完了,还有一背篓,民妇夫君背着在后面,马上就到了。”
“好,那先称你这一背篓。”
杨县令示意衙役帮忙将玉米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