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岁?年纪不大啊……”
看完王勃简短的一生,众人皆有些惘然,英年早逝绝对是人生一大痛。
有才华的人的逝去,总是令人深感沉痛惋惜。
此时,王福峙也站在天幕下,呆愣愣的看着天幕。
虽然现在的他尚且还没有孩子,但天女这样鲜明地指出了他的名字,他当然知道这个“王勃”是他的孩子。二十七岁,溺水而亡——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潦潦结束了一生。
他就只是这样呆愣的看着,无言无语。
玉不识卷了卷手中的书卷,捏着纸张,抬眼望向录制的系统屏幕。
【王勃的一生,少年得意,两次被贬,在看望父亲回来后戛然而止,但他给我们留下了璀璨动人、流脍人口的诗词佳作。他的诗词流传千古,他的生命也与我们同在。】
听完了王勃的一生,天幕底下的众人打起精神来。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应该是说他的诗词作品了。也不知道他的作品中能透露出什么情况来。
“接下来应该是王勃的作品吧。他是唐朝人,也不知道能从他的诗作中获知多少后世的信息。”
只见天幕上的青衣女子合上书,话题一转,轻柔的嗓音缓缓讲述起了一个故事。
【在上元二年秋天,王勃从洛阳出发沿着运河而下,准备去看望他的父亲。而在这场探亲的旅途中,王勃风尘仆仆地路过洪州,给我们留下了一篇惊艳千古的赋文。那这里又发生了什么呢?】
【《新唐书·文艺传》记载滕王阁诗会:“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在滕王阁大宴宾客,文人雅士云集。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得名,阎都督想着修好了这华美如画的滕王阁,自然是美事一桩。于是他想让其婿作序来彰显其名,顺便也能弘扬其德,结果在众人都配合着谦让时,“愣头青”王勃来了,他此时虽然遭遇官场之事有些低沉,但仍不掩少年意气,他没有想多,直接表示:“我上了!”】
听到这里,天幕下的众人都是听得津津有味,对此也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此时的王勃年岁也不大,加之自己也才华出众,有这样的表现也很正常。
而宫中则是一阵沉默。唐太宗李世民?滕王李元婴?
【宴会之主阎都督很是恼火,拂袖而去,说着去更衣,实则暗含不快,拂了王勃面子。但他又吩咐身旁下人及时向他汇报,他为了给女婿造势扬名,为了多大的劲,结果被个年轻人毁了,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能写出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