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识顿了顿,接着说道。
【那么,他的诗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其中,“凄”即指向李贺诗中凄迷的意象。“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岸帻褰沙幌,枯塘卧折莲”、“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夜雨岗头食蓁子,”……穷愁、悲苦在李贺的诗中随处可见。】
【而“艳”是指他诗中的绮丽色彩。“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他用的颜色都很鲜艳,但却没有热烈温暖之感,反而给人一种幽冷的感触。】
【这主要是因为李贺诗中的艳丽色彩多是和“啼”、“泣”、“血”、“鬼灯”、“蛰萤”等字眼搭配,加上“冷红”、“衰红”、“老红”、“寒绿”、“颓绿”等的形容,自然难以明丽欢快,读起来更多地是犹如渐入幽冥之境。】
【而“虚荒诞幻”更是他的特色。“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神话仙神轮番登场,寻常事物在李贺笔下有了不寻常的描述。】
刘彻品了品李贺的诗,有些意犹未尽,他感慨道:“如此独特的风格,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李白的“仙”和李贺的“鬼”,都一样惹人注目,
一旁依旧被传唤候着的司马相如也附和道:“李贺的诗确实惊艳。”
刘彻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天幕上显示过的李贺的诗作,每一首都如同瑰宝一般璀璨夺目。
“此等人才,若是生在我大汉,必定能够成为一代英才。”刘彻叹息道。看着天幕上一个个才高八斗、文采风流的名人,他实在是心痒啊。
司马相如何尝不这么认为,他自认自己才华横溢,面对天幕中这些同样天资聪颖的诗人总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但他也知道,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罢了,无论是谁,包括李贺,终究是唐朝之人,无法跨越时空来到汉朝。
【诗人总是敏感的,他们更容易发现生命的无奈和苦难。而李贺,更是深感生命的无情。
青春的渴望、生命力的充盈,和悲怆忧戚、精神的早衰,这两种矛盾的交融,凝成李贺独有的风格。】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死”、“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庞眉秋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当一个人心都枯死了,他如何能够继续活下去呢?生命短暂,怀才不遇,一重又一重的苦痛侵蚀着他多病的身心,也形成了冷艳凄迷的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