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23-诸葛亮篇

其后,司马懿虽然不认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说他“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但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之后,叹服诸葛亮治戎布阵之才,曰:“亮真天下奇才也。”】

虽然后面的内容又说到了司马懿身上,但大家依旧能够感到玉不识话中透露出来的遗憾。

哪怕在最后,诸葛亮也依旧用自己的死设计了曹军和司马懿,让蜀汉能够从容退去。

康熙看到这里,也是轻声叹道:“如此忠臣良相,实乃社稷之福。”

相同的话也在其他时空中响起,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值得敬仰的人,只是——“只恨未能得偿所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病逝,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北伐生涯——汉朝的最后一位丞相也陨落了。

刘禅是否是一位好君王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觉得一篇《出师表》让他支撑蜀汉继续走下去,有人觉得他未能完成先辈北伐大业,最后留下个“乐不思蜀”的诨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诸葛亮是真的好,他或许不是一位好君王,但他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当时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

直至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终于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相父……”

对于这个孩子,诸葛亮难得严肃了神色:“陛下万不可再做此等之事,修祠立庙是极不必要的事,陛下还是应当以政事为要。”

对于天幕中说起朝廷的决议,他是认可的。对于什么修祠立庙他是觉得没什么必要,有这个钱,还不如多往朝政上使劲。

但对于这一点,刘禅有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