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须陀身姿挺拔,满脸坚毅,单膝跪地,抱拳向杨坚说道:“主公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为我军探清蛾贼虚实。”
杨坚微微颔首,双手有力地拍了拍张须陀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嘱托:“一切就拜托你了,须陀,务必小心行事,我等都盼着你凯旋。”
而此时的姚广孝,就站在一旁,低垂着头,脸上一副恭恭敬敬领命的模样,可那低垂的眼眸中,却隐隐闪过一丝得意。
事实上,他是杨秀清安插在杨坚阵营里的卧底。
说起姚广孝,实在是个极为奇特的人物。
他身为僧人,本应慈悲为怀,却在历史上成为朱棣靖难的主要策划者。
因靖难之役丧生的百姓不计其数,全然没有半点人们印象中得道高僧慈悲为怀的样子。
当初朱棣起兵前犹豫不决,正是他不断力劝。
若没有他,朱棣是否会造反还真难以预料。
说他道貌岸然吧,作为靖难第一大功臣,他却拒绝了朱棣赏赐的高官厚禄,府邸、美女一概不要,就连赏赐的黄金也全部分给了宗族老乡。
朱棣让他还俗,他坚决不从,前后的举止矛盾得很。
靖难成功,他只得到了地位,那么就可以推出结论:他唯一看重的便是地位。
在这东汉末年,身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就算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东汉实行察举制,没有人专门去考察普通人的才能,有能力又有何用?
从这个角度看,刘备不好好读书似乎也说得通,毕竟对他而言读书难以带来出路,通过军功反而更有机会出人头地。
植入背景中,姚广孝因门第而被世家大族排斥,不受重用,最终选择投靠了太平天国。
待张须陀整军出发后,姚广孝趁着四下无人注意,悄悄将一名亲信拉到角落,低声且急促地吩咐着:“记住,务必将张须陀的行军路线、兵力部署这些细节,速速传递给东王,不得有误!”
那亲信微微点头,转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浑然不知的张须陀,满心都是即将到来的战斗,他的心思比起朱棣首席谋士、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来说,实在是单纯太多,对身边隐藏的危险毫无察觉。
杨秀清收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庞涓、王保保二人来到营帐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