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得传言捕风捉影 会众将议寻亶洲

至于孙策时期的淮汜武将,如今病死的病死,阵亡的阵亡,势危已久,且远寻亶洲之事大多无关其利益,也就没有发声的必要。

然却有一人力排众议,正是全琮。

因为这事儿真和他利益相关。虽然陆逊的军改,使东吴各大部曲统得以统一管理,但也只是让三军不再各自为战,对各大家族势力影响其实并不大。恰好会稽一带就是全家势力所在,届时人力财力大概率就近抽取,事成则劳者吃肉,文官集团喝汤,没全家啥关系,事败则损失的这些钱粮人口又无从得补。怎么算都吃亏。

全琮乃道:“主公威德所加,远征必有所成。然亶洲路摇,且为重洋所隔。吾军水土不服,又有毒瘴之物所阻,如若染疫,无所救者。军士尚恐不得复归,又安能夺亶洲之众还乎?盖以江岸之兵,图万一之利,臣不安也。”

然而在君臣一心求建功绩的当下,全琮的声音就如湖中落叶一般,孤掌难鸣。孙权不置可否,又将目光投向当下江东唯一的战略家,东吴大都督,辅国大将军陆逊。

陆逊在把握家族利益和君主利益的平衡点上是要碾压东吴一众文武官僚的。自知孙权现在有劲没处使,有强烈的扩张欲望,但对远征亶洲的计划,是举双手双脚反对的。

“臣以为,全子璜所云,忠言也。不能为主公扫尽曹刘,而令主公缩居江左者,臣等之过也。臣知主公不甘现状,然亶洲远隔重洋之地,今但知其居东南,而不解其详,是无异捕风捉影也。且莫道毒瘴、瘟疫、风浪之阻。远洋航行,但无司南之示,万千将士,葬身鱼腹也。”

或许是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陆逊在决策时还是习惯优先考虑孙权的利益。字里行间却又比全琮圆滑的多。

对此,孙权表示:你俩要么拿个可行计划出来,要么就别哔哔。光反对算什么本事?

而就在陆逊准备来个犯颜直谏时,忽报有国书至。正是:远赴重洋镜中月,异想天开水中花。不知是何处至书,且听下回分解。